ID: 22049599

6.3.1 角的概念说课课件(共24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76649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3.1,PPT,数学,七年级,2024,人教
  • cover
(课件网)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6.3.1角的概念说课 角的概念 说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准备 说教学目标 说学情 说教材 说板书设计和反思 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之后,进一步认识“角”这一基本几何图形,包括角的静态定义、角的表示方法、用运动的方式描述角、角的度量单位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三角形、四边形、圆、锐角三角函数等数学知识的必备基础。 二.说学情 认知 心理 对于角的概念,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但认识是很粗浅的,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要提升到理性认知层面,需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用旋转的方式描述角,对角的认识和理解从静态到动态是一次思维上的飞跃,并且,学生在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运动变换接触少,所以学生在接受角的动态描述方法时会存有一些的困难。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小组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 理解角的两种定义,掌握角的表示方法,认识角度制,会进行角的单位换算。 能从动静两个方面认识角,通过用旋转方式描述角,感受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几何图形。 经历了“实物和模型→几何图形→文字语言→符号表示”的转化过程,会用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表述角,培养识图能力。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培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发展“三会”,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四.说重难点 正确掌握几何语言是学好几何知识的必要条件。角的概念的学习,首先建立的是图形语言,然后引入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最后形成三种语言的综合运用,使三种几何语言优势互补,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也体现了学习和掌握几何图形的一般方法。角的表示方法,规范了角的书写格式,为后面学习角的和差、角的平分线等奠定了良好基础。 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及会用符号表示角 角的概念有两种,对角的认识和理解从静态到动态是一次思维上的飞跃,学生在接受角的动态描述方法时会存有一些的困难。同时,课本例题中的方位角也是角的动态定义的应用,能使学生认识到,角不仅仅看作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还应该注意两条射线所夹的区域,应该注意两条射线的相对位置关系。 难点 用旋转的方式描述角 五.说教学学法 学法: 归纳总结法 启发引导法 小组合作法 活动探究法 教法: 支架式教学法 逆向教学设计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注意在实际情境中教学,注重协作学习,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 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本课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制定以下学法: 六.说教学准备 教具:磁条制作的活动角,教学课件、几何画板等。 学具:若干套学生套尺和量角器。 七.说教学过程 3 4 1 5 2 复习引入 角的静态描述 6 角的表示方法 角的动态描述 例题讲解 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1.复习引入 问题1. (1)填空:(结合几何画板) 如图,点A向右运动,与右侧的点B 相连,形成_____, (2)再将(1)中的图形向右端 无限延长,形成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帮助学生感受点动成线的过程,衔接上节课知识,引出这节课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