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种类; 通过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青霉菌的结构特征,提升实验操作能力,明确真菌的营养方式与其结构特征相适应; 通过观察和制作孢子印,明确真菌的生殖方式,理解快速生殖与他们分布广泛有重要联系; 通过对比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分类、归纳、演绎、综合等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真菌的结构特征和生殖方式; 真菌的结构特征与其营养方式相适应。 教学难点 显微镜观察酵母菌、青霉菌结构; 对比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香菇、平菇、木耳、银耳、发霉的橘子、发霉的面包、酵母粉)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他们属于同一种生物吗?属于什么生物?为什么?经过预习,学生可以答出来它们都属于真菌,但是“为什么”回答准确是有难度的,这样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实验中,认真观察思考,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逐步深入认识,总结出酵母菌和青霉菌的结构特征和营养方式,理解结构特征是与其营养方式相适应的;再通过蘑菇的介绍和孢子印的制作,总结出真菌的繁殖方式。最后通过情景剧形式,明确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 畅言智慧课堂、香菇、平菇、木耳、银耳、发霉的橘子、发霉的面包、酵母粉(酵母菌培养液);显微镜、放大镜、吸管、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稀释的碘液、吸水纸、学生查阅的资料和制作的孢子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激趣 导入 展示实物:香菇、平菇、木耳、银耳、发霉的橘子、发霉的面包、酵母粉(酵母菌培养液)。 提问:以上实物属于同一种生物吗?属于什么生物?为什么? 经过预习,学生可以答出来它们都属于真菌,但是“为什么”回答准确是有难度的。 激发兴趣、引发认知冲突,调动兴趣和积极性投入课堂。 活动一: 小组合作--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1)提供酵母菌培养液和发霉的橘子,让学生小组观察酵母菌培养液颜色、气味;用放大镜观察青霉菌菌丝和孢子; (2)利用畅言智慧课堂同屏互动播放微视频 “如何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3)师生一同复习显微镜使用步骤; (1)小组初步观察; (2)快速复习显微镜使用步骤; 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顺序,初步认识酵母菌及青霉菌的直立菌丝和孢子; 畅言智慧课堂同屏互动播放微视频的使用省时高效,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快速复习七年级内容显微镜使用,有利于本节观察实验的顺利进行; (4)展示观察要点和注意事项:被碘液染色的酵母菌结构和物质;边观察边画图,并标记各部分名称;安全事项等; (3) 6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按要求观察酵母菌或霉菌并记录,时间1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动手进行观察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观察并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大小屏互动,增益教学评价;小组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利用畅言智慧课堂大小屏互动展示显微镜图像; (4)选取两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酵母菌和霉菌结构; (6)小组讨论:酵母菌和青霉菌结构的共同特征、繁殖方式,并推测营养方式。使用畅言智慧课堂互动功能发起活动。 (5)选取两个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补充,明确酵母菌和霉菌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无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 小阶段总结提高学生归纳思维和认知水平;深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合作实验的活动,感悟到酵母菌和青霉菌的结构和生殖。 活动二: 我是小老师—介绍蘑菇、展示孢子印 课前布置作业收集蘑菇的资料并制作孢子印,找一名小老师上课讲解。利用畅言智慧课堂同屏播放学生微视频。 小老师2分钟讲解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