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55628

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复习课件(23ppt)

日期:2025-02-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46965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3ppt,课件,复习,巩固,建立,国家
  • cover
(课件网) 新教材 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总复习 整体感知 中国古代史 (上) 二 夏商周时期 三 秦汉时期 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史前时期 一 时 期 主题特征 社会形态 整体感知 朝代更替 史前时期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西晋 魏 蜀 吴 十六国 东 晋 三国 宋 齐 梁 陈 北朝 南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观 点 隋朝 新教材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汉时期 秦朝(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外交上 汉朝(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汉(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 秦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汉“尊崇儒术” 军事上 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佛教传入 秦:蒙恬北击匈奴 汉: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单元感知 前 138 年 前 119 年 前 60 年 9 年 前 221 年 前 209 年 前202年 前230 年 25 年 (约公元前221年———220年) 秦朝 西汉 东汉 秦灭 六国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大泽乡起义 前207年 184年 220年 设西域都护府 黄巾起义 时序坐标 知识归纳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 军事 意义 秦统一中国 1.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创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1.中央: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2.地方:推行郡县制 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国家发展。 统一文字为小篆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开凿灵渠(广西) 加强对各地的控制和便于交通往来。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和经营,使其管辖的范围大为拓展。 知识归纳 前期 大泽乡起义 原因 爆发 口号 地位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后期 项羽领导的起义 刘邦领导的起义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语: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约法三章) 知识归纳 背景 建立 统治 成效 刘邦建立西汉 楚汉之争 (1)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2)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减免徭役及兵役。 (3)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缓和双方的关系。 前206年--前202年 ,项羽(西楚霸王)和刘邦(汉王)为争夺帝位展开战争。刘邦胜利。 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归纳 背景 措施 局面 文景之治 继任统治者汉文帝、汉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道家:无为而治) 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官吏关心农桑,与民休息。(汉文帝) 2.下诏准许缺少耕地的农户迁到耕地有余、水利条件好的地方。(汉景帝) 3.进一步轻徭薄赋,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 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