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064465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2-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86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古诗词
,
诵读
,
涉江采芙蓉
,
古诗十九首
,
教学设计
,
统编
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诗歌含蓄隽永的语言。 2.品析意象,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代采摘花草赠人的习俗,体会诗歌的主要意象“芙蓉”的内涵。 2.通过三品“芙蓉”,体会诗歌中表层“徒劳和无望”背后的“深情和眷恋”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当你们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会做些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思念呢?(让学生自由回答) 那在古代呀,人们也有表达思念的方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涉江采芙蓉》,诗中的主人公就通过一种特别的行为来表达思念。大家猜猜看,他做了什么呢?(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朗读带播放,学生把握字音和节奏。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提问:全诗诗眼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忧伤” 是诗眼。 进一步提问:因何忧伤?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①所思在远道;②长路漫浩浩;③同心而离居。 三、鉴赏品味 1.初遇芙蓉:高洁之美 提问:一花一叶均成韵,一草一木皆关情。 一首诗的意象皆由诗人内心的欢乐忧伤凝聚而成。请看第一句,采得是什么?(芙蓉) 可以说说与之有关的诗句吗? 1.用芳洁的荷叶裁制上衣啊,用芬芳的荷花缝制裙裳。 2.我唯独喜欢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古人或是借芙蓉以表达高洁的品质,或是借以体现佳人之美,或是借以传达美好的爱情。在文人骚客的笔下,芙蓉是高洁美丽的象征。那在这首诗中,诗人采摘芙蓉又是为了什么呢?芙蓉在本诗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芙蓉的象征意义、对意境的营造以及对主人公形象的烘托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 ①芙蓉象征纯洁、美好,与男女爱慕之情有关; ②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③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致、高尚和感情的纯洁、美好。 2.再品芙蓉:徒劳之哀 提问:“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摘芙蓉要送给谁呢?有人认为这首诗歌主人公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是女子,你怎么看?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代表发表观点,并阐述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词句、古代社会习俗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明确:从不同角度分析都有合理之处,如认为是女子,可从 “涉江采芙蓉” 以及江南民歌的谐音双关手法等方面考虑;如认为是男子,可从 “还顾望旧乡” 以及古代男子外出游历求学的习俗等方面考虑。同时介绍 “悬想法” 或 “主客移位” 的写作手法,让学生理解这种写法的好处。 那么,这首诗仅仅是借助采摘芙蓉抒发这种徒劳和无望的悲哀吗?而这种徒劳和无望的背后,深藏的又是什么呢?联系一下背景,再读《涉江采芙蓉》,你又能读出怎样的深意呢? 补充创作背景:我们知道《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创作于东汉末年。当时,政治混乱,社会腐败,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下层文人漂泊不定,仕途无望。他们已无所顾忌,敢于将内心深处的自我毫无保留地展露出来,写出最真实的人性。正是这种生命意识的自觉,真情实感的流露,传达出了人生最动人的感觉与经验,而这种纯粹的自我之情最能打动我们普通读者。 叶嘉莹先生说:“凡是最好的诗人,都不是用文字写诗,而是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写诗的。”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无疑是最好的诗人。他们所写的内容多为彷徨失意、离愁别恨以及人生无常。从某种程度上看,有些消极,但关注了人生共有的感受与体验,抒发了人生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荷花淀》课件(共50张PPT)(2025-01-23)
1《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39张PPT)(2025-01-23)
古诗词诵读《锦瑟》课件(共15张PPT)(2025-01-23)
《陈情表》课件(共41张PPT)(2025-01-21)
3 *《鸿门宴》课件(共61张PPT)(2025-01-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