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9410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石钟山记》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39802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
  • cover
(课件网) 石钟山记 苏 轼 复习重点 1.巩固掌握苏轼及本课的有关文学常识; 2.再次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将议论/记叙/描写/抒情,恰当结合及将情/景/理浑然融合的写法;找出二疑,理解三笑,彻悟一旨。 3.结合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和主张,体会苏轼散文的特点及其严谨治学的态度。 一、再遇苏轼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成员。他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诽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烈反对。因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海南岛,直到63岁遇赦北归,第二年在常州病逝。    苏轼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和欧阳修一起创立了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他也是著名书法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也是宋代著名画家,“湖州墨竹派”创始人之一。他的诗清新自然,逢源自始,似信手拈来,亦庄亦谐,大巧若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化,是宋诗走向成熟的标志。他的词开一代豪放词风,他对题材、意境、风格、技巧等进行大胆创新,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木石图》等。 苏轼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唐宋八大家(文)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书法) 三苏 再读写作背景 本文是元丰七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写的,是其政治上失意之时,此前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由湖州刺史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一生遭受政治磨难。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新法,出任杭州通判,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湖州。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御史李定等弹劾他作诗讽刺新法,以“谤讪朝廷”罪被捕下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幸而未死,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1080)到黄州。元丰七年(1084)被调赴汝州,这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湖口,游览了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再看石钟山 位于现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包括两部分,县城南的叫上钟山,面积约0.34平方公里,县城北的叫下钟山,面积约0.2平方公里。相距不到一公里,海拔都只有70米上下,相对高度50—55米,其势相向。《石钟山志》将两山合称为“双钟山”,又叫“双石”。地质构造上,双钟山属石质小山。两山外貌上尖下圆,状如伏钟。下钟山比较奇峭,又临大江,号称“江湖锁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石钟山处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交通方便,而且波光山色,风景优美,历来成为旅游胜地,自古以来不少文人游客写过游记石钟山的诗文。 一、再读美文 蠡 郦 罄 桴 无射 铿硿 莫夜 栖鹘 磔 鹳鹤 噌吰 穴罅 窾坎镗鞳 识之 这些字词,你还能正确朗读吗 lǐ lì qìng fú kēng kōng mù hú zhé guàn cēnɡhónɡ xià kuǎnkǎntāngtà zhì yì 文章结构 游因———质疑 第一段 游历———解疑 第二段 游感———结论 第三段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郦说———人常疑之 李说———余尤疑之 看法———因声命名 方法———实地考察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抒发感慨 ①南声函胡 ②汝识之乎 ①通“含糊”,重浊模糊 ②通“志”,记住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①空中而多窍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 而不能言 ③自以为得其实 ④余方心动欲还 古义:中间是空的 今义:天空中 古义:船工 今义:水军 古义:它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