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秦统一的背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征。 难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及二者区别。 【重点知识】 秦汉时期阶段特征 总体 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具体表现 政治 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发展;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 经济 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铁犁牛耕推广到全国,农业生产力不断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发展,汉代田庄经济兴起;手工业较发达,领先世界;商业发展,政府对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农抑商政策强化;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 经历了从推崇法家、奉行黄老思想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演变,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佛教传入,道教兴起。文学艺术(汉赋)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造纸术等发明。 民族、对外关系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汉武帝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同时拓宽了对西南夷和南越的控制;丝绸之路开通后,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往来。 秦汉时期阶段特征 总体 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具体表现 政治 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发展;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 秦朝的统一 秦统一条件 经济需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人民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商鞅变法: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地理位置: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主观努力: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意义: 政治: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 经济: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融合 秦朝的统治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特点: ①互相牵制,皆取于上(皇帝任命,概不世袭); ②兼有“家天下”和“公天下”双重特色(家国同构)。 ③职位分工,分层管理。 廷议制度: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利: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弊:对君权的制约作用大小与皇帝个人的品质有关,缺乏政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中央官制特点: a.以皇权为中心,官员各司其职,皇帝独揽大权而不致旁落。 b.体现家天下的特点,奉常、宗正等都为皇帝服务,家国同构。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官吏由选拔和任命产生。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特点:①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 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③各级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奠定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被历代封建王朝沿用。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课堂探究】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项目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盛行时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建立基础 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地缘) 权力传承 世袭,终身 皇帝任免,有任期 政治体制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在领地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地方分权) 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 历史影响 前期巩固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