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走向共和》油画 第18课 辛亥革命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图 2 时事漫画《时局图》 清朝末年的民众为何会觉醒? 大清帝国 图 1 1820年清朝疆域图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 皆以失败告终 清朝末年的民众为何会觉醒?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材料一:托克维尔定律:“一个政权最危险的时刻通常是在其开始改革之际。 ”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的呼吁》 清朝末年的民众是如何觉醒的?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星星之火 檀香之声 兴中会成立 1894年11月 东京传响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5年8月 碧血黄花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 材料三: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与妻书》 材料四: “泽如先生大鉴: 事冗未获时同音问,罪甚,罪甚!本日亲赴阵地,誓身先土卒,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望。” ———黄兴《绝命书》 阅读以下信件 感悟革命党人的报国热忱 为国奉献、为民牺牲; 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材料六:“……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结合教材与材料内容,分析三民主义的积极意义和局限 材料五:“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一面保留了中国文化旧传统,一面采纳了世界新潮流,调和折衷,揭示出一大纲领。” ———钱穆《国史新论》 局限: 此时主要关注政治革命, 对社会革命考虑不多 积极意义: 调和中西、先进全面,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1)时间: (2)含义: (3)性质: 1911年 清政府收回路权,但没有退还先前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 (4)影响: 维护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性质? 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 四川掀起了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调往四川进行镇压,致使武昌兵力空虚,革命党人趁势而起。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6.军事基础:各地武装起义 背景小结: 5.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4.社会: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3.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经济和阶级: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1.民族危机:《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7.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武昌起义 (1)时间: (2)力量: (3)结果: 1911年10月10日 新军 ①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②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材料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山东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清政府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集中在南方 思考中央权力下移的过程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2.中华民国成立 (1)时间: (2)地点: (3)总统: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共和政体 (4)政体: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