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3229

24 寓言四则 课时提高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部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6次 大小:312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语文,2024,编版,学年部,2024-2025
  • cover
寓言四则   寓言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充满智慧,给人以启迪。为此,班级组织开展主题为“小寓言,大智慧”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练基础 1.【判断观点】下列有关寓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寓言是一种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文学体裁。 B.寓言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其他事物。 C.寓言主题的表现往往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D.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运用夸张手法,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2.【揭示特征】请你从下面的文字中选择四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 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 3.【补写哲理】阅读下面两则寓言题目,请你根据理解将寓言的哲理填入对应横线中。 (1)一叶障目: (2)鹬蚌相争: 4.【提炼观点】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选择恰当的角度提炼三个观点。 大山忧心忡忡地对卵石说:“你们都是我的儿孙,我的骨肉,怎么越长越不像我了呢 你们看我,峥嵘峻峭,岩石嶙峋,岿然不动。再看看你们,无根无基,没棱没角,到处乱滚,成个什么样子 ”卵石却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们这样子有什么不好 ” 5.【解读寓意】在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成语极富表现力,而且有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成语 主要内容 寓意 ①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农具,在树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有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揠苗助长 ② 欲速则不达 普罗米 修斯造人 普罗米修斯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人的前面,把另一只挂在人的后面。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 ③ 6.【续写寓言】请根据具体语境,续写情节。要求:不增加人物或动物形象,不少于15个字。 狐狸看见藤上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 练能力   寓言朝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当它转身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请你阅读下面的寓言故事,回答问题。 阅读《穿井得一人》,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  ) (2)国人道之(  )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4)不若无闻也(  ) 8.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国人道之    B.闻之于宋君 C.问之于丁氏   D.得一人之使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0.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言之事有什么不同 11.文中的宋君和下面【链接材料】中的楚王听闻他人的言辞后,做法有何不同 两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第一问用原文回答)   【链接材料】费无极①言于楚子曰:“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王信之,问伍奢。伍奢对曰:“君一过多矣,何信于谗 ”王执②伍奢。使城父③司马奋扬杀大子。未至,而使遣之。三月,大子建奔宋。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费无极:楚国佞臣。②执:捉拿,拘捕。③城父:楚国城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杞人忧天》 【乙】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有删改) 1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