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3753

【核心素养目标】1.1《氓》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1-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907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4-2025,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1-1 氓《诗经·卫风》 《氓》是《诗经》中的经典篇目,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从诗歌形式上看,它以四言为主,节奏明快,韵律和谐,体现了《诗经》重章叠唱的艺术特色,这种形式不仅便于吟唱记忆,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诗歌内容上,讲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结婚到被丈夫遗弃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以及她们在爱情婚姻生活中的无奈与痛苦,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同时,诗歌运用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法,如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女主人公从温柔善良、热情勇敢到坚强决绝的性格变化过程,为学生学习人物形象分析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兴手法,如以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分别比喻女子新婚时的美貌和婚后的憔悴,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富有韵味,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 学生能够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如 “蚩蚩”“贸”“将子无怒”“载笑载言”“于嗟鸠兮” 等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与用法,以及宾语前置句 “秋以为期” 等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引导学生学习《诗经》四言诗的节奏韵律特点,体会诗歌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并能够尝试进行简单的诗歌仿写,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兴趣。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 通过对诗歌情节的梳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清晰地把握诗歌的叙事脉络和结构层次,理解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 深入探究诗歌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形象思维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思维品质。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欣赏诗歌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的韵律美,以及情景交融、含蓄委婉的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分析诗歌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体会其在爱情婚姻中的情感经历和内心世界,感受古代劳动妇女的勤劳善良、温柔多情以及在不幸遭遇面前的坚强勇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 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感受中国古代诗歌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通过对诗歌所反映的古代婚姻制度和社会风俗的探究,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貌,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教学重点 诗歌中重点文言字词、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如 “匪”“贸”“渐”“二三其德” 等实词的含义,“于嗟”“无乃” 等虚词的用法,以及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等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帮助学生疏通文意,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奠定基础。 把握诗歌的情节发展和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脉络,通过对诗歌文本的细致解读,分析女主人公从恋爱到被弃的过程中,其心理和情感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变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体会古代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和她们的反抗精神。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重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比兴句,如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等,深入分析这些比兴句与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比兴手法在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含蓄性方面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