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核心素养分析】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元素周期律的递变性。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基于实验现象和事实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分析得出元素周期律;基于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方法,能运用元素周期表揭示元素周期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发现和提出有探索价值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问题,如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特殊性等,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目标导航】 1.认识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能进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之间的相互推导。 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4.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X的含义,并能比较它们的不同。 5.知道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的结构和性质,能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6.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 7.巩固原子的构成,加深对核素、同位素概念的理解,熟练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8.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重难点精讲】 一、原子结构 1.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原子(X)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常用A表示。 (3)微粒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中: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微粒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2.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如图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 各电子层由内到外 电子层数 1 2 3 4 5 6 7 字母代号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 由近到远 能量高低 由低到高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O P 2 氦 He 2 10 氖 Ne 2 8 18 氩 Ar 2 8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4)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5)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①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②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得到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③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氦为2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失去或得到电子,通常表现为0价。 (6)常见“10电子”“18电子”微粒 ①“10电子”的微粒: ②常见的“18电子”的微粒: ③其他等电子数的粒子 a.“2电子”的粒子:He、H-、Li+、Be2+、H2。 b.“9电子”的粒子:—F、—OH、—NH2、—CH3(取代基)。 c.“14电子”的粒子:Si、N2、CO、C、CN-。 d.“16电子”的粒子:S、O2、C2H4、HCHO。 ④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总数均相等的粒子 a.Na+、NH、H3O+;b.HS-、Cl-;c.F-、OH-、NH;d.N2、CO等。 【思考与讨论】参考答案: 根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发现的规律如下: (1)当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除了K层,其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8。 (2)当K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当L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