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5972

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167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
  • cover
《元日》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这首诗表现出王安石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感受诗中表达的美好愿望,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如“爆”、“屠”、“曈”、“符”等,并能正确书写。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元日》。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描绘的春节景象和习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背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王安石通过本诗寄托的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的政治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春节景象和习俗。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王安石通过本诗寄托的深层情感和政治抱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时你们都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过年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总结:“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代表着辞旧迎新、团圆和幸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过年景象的古诗———《元日》。” 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元日”,并解释课题的意思:“‘元’是‘初’、‘始’、‘第一’的意思,‘日’就是指‘日子’,‘元日’就是指‘第一天’。这一天既是指一年中的第一天,又是指正月的第一天,也是指春季的第一天,所以通常我们把农历正月初一叫作‘元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春节。”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教师范读 教师先范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和感情。 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同桌互读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回忆生活,说说“春节”,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    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课件出示)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饺子和年糕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来年一年更比一年好。)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课件出示)爆竹声声,告别旧年 举杯同庆,迎接新年 大红对联,美好心愿 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2、诵读古诗 (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