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78616

2024—2025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丰华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878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学期,答案,试题,历史,模拟
  • cover
2024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 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1-12课;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下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位于长江下游的是() ①仰韶文化②红山文化③河姆渡文化④良渚文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2.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内容可归纳为:废国野、废井田、废分封、废世卿世禄制、强君权、设郡县、建官制、举贤才、调赋税、通贸易等。据此可知当时() A.早期国家逐渐形成 B.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C.社会进入转型阶段D.道家思想影响巨大 3.秦简《法律问答》中有规定:“臣邦人(少数民族)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反者,勿许。可(何)谓“复?欲去秦属是谓复”;又规定:“擅杀、刑、髡其后予,谳(审判定罪)之”。由此可知,当时() A.秦王朝重视维护民族地区统治 B.地方官吏继承了为政以德的文化传统 C.基层管理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D.西南地区强化了对秦王朝的政治认同 4.公元前110年起,汉武帝前后举行了5次大规模的登泰山封禅、祭天地活动,这一系列活动 A.开创“大一统”的政治局面 B.践行“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 C.彰显君权神授理论的合法性D.震慑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企图 5.某位同学在复习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整理了以下表格,表格内容因果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改革前的北魏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A 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耕种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B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以致“千里无烟” 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C 豪强地主隐瞒土地、人口,逃避赋税徭役 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 D 民族矛盾激化,威胁北魏统治 发动对南朝征讨 A.A B.B C.C D.D 6.唐太宗时期,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御史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这反映了 A.唐形成完备的监察体系 B.中央行政体制不断完善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D.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7.唐代笔记《因话录》记载:有商人在外地做生意,“得钱数百缗,惧川途之难赍(携带)也,纳于公藏(官府钱库)而持牒(凭证)以归,世所谓便换者,寘(放置)之衣囊。”“便换”也称“飞钱”。这一记载表明() A.开始出现最早的纸质货币 B.重农抑商加重商人的负担 C.官府强行夺占商人的资财D.商业发展使汇兑业务出现 8.有学者运用现存明朝进士登科史料中的有效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从明代初期到后期,平民家庭出身的进士占进士总人数的比例从75%跌至45%,而官员家庭出身的比例从24%提高到53%。这主要反映出 A.社会流动加强 B.科举制度僵化程度的加深 C.选官考试程序的不公D.恩荫入仕机会的增多 9.下面两幅示意图反映了汉、唐时期不同经济政策。这两大政策() A.都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实质都是赋税制度的调整 C.目的都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D.都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10.白居易、元稹等中唐士人发扬了杜甫“即事名篇”的创作方式,大力提倡“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的新乐府创作,写下了《秦中吟》《新乐府》等辞质、言直、事核、体顺的作品,希冀以此实现“见之者易谕”、“闻之者深诫”、“采之者传信”的微讽之效。这一做法() A.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入人心 B.批判理学空谈并开创了朴实学风先河 C.满足了彰显皇家气象的现实需要D.将儒学复兴与诗文载道功能有机结合 11.宋代初期,中央时常派遣专人充任采访使、按察使、察访使等,不定期却经常性地巡访诸路,观望民情,监察官吏和监督法令执行。后又有规定:在出外察访的“特使”中,如果有人任意违法,允许被巡察地方的监司“觉察闻奏”,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宋朝政制 A.有着完善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