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80077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25张PPT)

日期:2025-02-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78085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8课,社会主义,发展,挫折,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①欧洲:苏联、波兰、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 ②亚洲:蒙古、越南、朝鲜、中国、老挝 ③拉丁美洲:古巴 1.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增多 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苏联模式的推广 经济 政治 军事 马歇尔计划(1947年) 北约组织(1949年) 杜鲁门主义(1947年) 成立经互会(1948年) 华约组织(1955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 冷战格局下,苏联的应对: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苏联模式的推广 政治上: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控制东欧各国共产党,按苏联模式改造东欧各国,要求其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高度统一。 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 帮助东欧克服经济困难,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计划经济轨道。 实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中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苏联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 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 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 一五计划 ———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背景:苏联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 1953年,斯大林逝世。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 农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人民生活水平低 权力高度集中 个人崇拜严重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把苏联改病了 把苏联改残了 把苏联改垮了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2.赫鲁晓夫改革 时间 1953—1964 措施 政治: 经济: 重心 评价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被遗弃在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经济领域(农业)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玉米晓夫”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2.赫鲁晓夫改革 1960年玉米扩大为2800万公顷。但是玉米是干热气候作物,而苏联很多地区日照量不够,玉米经常结不了穗。1958年,苏联农业丰收,垦荒区共收获谷物5850万吨,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卡车、人力和粮仓,由于道路坎坷不平,未能在冬季到来之前把荒地的庄稼全部收割完毕,还有大量粮食在运输途中、在储存过程中损失掉。 “赫鲁晓夫迈着笨拙的步子急急忙忙地去追赶美国,结果以出丑告终。” 个人主观主义,急躁冒进,缺乏整体思考 赫鲁晓夫改革最终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1964年他被迫下台,1971年去世。 1954年苏联建成 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1957苏联发射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斯普特尼克号” 1961年加加林 乘载人飞船进入太空 “东方一号” 二战后,苏联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3.勃列日涅夫改革 时间 措施 经济: 军事: 重心 评价 推行“新政策”,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经济领域(重工业、军工)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