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89137

8.2《登高》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1-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49394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登高,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登 高 杜甫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品味鉴赏诗歌语言,领会 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 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品味;解析意象,知人论世,感受体悟景中之 情,体会中国古典诗歌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深刻理解杜甫积极入世的 精神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培养学 生的爱国情怀,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走近文本知目标 题目解说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 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 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 24岁时,杜甫登临泰山,写下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丽 诗篇,30年后,当他再登高山,又 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我们一起走进 诗 人 。 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 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是诗人 杜审言的孙子。曾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是我国文学史 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1400多首。其诗多涉 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百姓疾苦,被誉为“诗史”。其 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誉为“诗 圣”。 作品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 ● 沉郁:指诗歌内容的广阔深刻,思想情感的深沉蕴藉。 ● 顿挫:指诗歌韵律的抑扬跌宕,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5):涉世不深 《 望 岳 》 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746— 755):忧国忧民 《兵车行》、《丽人行》、《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流亡、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 春 望 》 4.漂泊西南与流浪江汉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壮游》、《登高》、《登岳阳楼》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秋寄寓夔 kuí州 (重庆奉节)时所作。他身逢乱世,从48 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 一直在 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8个年头了。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4年,但地方军阀 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 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 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 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和壮 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 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 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 了新的悲哀。 心 … … 中苦山国生乳 兆 忘 其 称m 年 中 古人登高,或思亲怀人,或怀才不遇,或 借古讽今,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但 大多登高必忧,登高必愁。 为何登高必愁呢 见山川浩大,感人生渺 小,悲从中来。形成一种觉秋风而悲岁暮,闻 寒蝉而叹余生,见落日而起乡思的模式化的人 文心态。那么处在人生暮年的杜甫在重阳佳节 登高又有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诵读明意入诗篇 读准字音 读准断句 读出感情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 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bin, 潦 liáo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确:诗人登上高处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哀” " 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