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96739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课件 统编版(2019)(共25张PPT)

日期:2025-02-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14108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25张,2019,统编,课件,纲要
  • cover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秦朝崩溃的原因。 统一的原因 巩固统一的措施 壹 秦的统一 统一的过程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 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1.统一的原因 秦国地形图 武关 萧关 大散关 函谷关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龙门渡 夏阳渡 潼关 茅津渡 (秦之)国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 ———《荀子·强国篇》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材料:穆公求士…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遂散六国之从; 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 ———李斯《谏逐客书》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 吏治清明。 材料: 历代秦国重臣 原身份 百里奚 虞国人 商鞅 魏国人 张仪 魏国人 李斯 楚国人 过程 灭六国 击匈奴 征南越 控西南 魏 楚 齐 韩 秦 赵 燕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 击退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 (开灵渠、设南海、象郡) 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设夜郎、桂林郡) 华南、西南地区在秦朝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的过程 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统一的措施 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指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材料一:嬴政统一全国后,“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提出“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守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只有皇帝可以称自己为“朕”,命令称为“制”或是“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 材料四:“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根据上述材料,了解皇帝称号的由来,归纳秦朝时期皇帝制度的特点 皇位世袭 皇权独尊 皇权至上 (首创)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 皇帝 御史 大夫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监察) (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军事(虚设) 皇帝侍卫首领 皇宫卫戍司令 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皇室事务 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家国同构 司法刑狱 赋税征收管理 工商税务皇室财务 民族外交 祭祀礼教 丞 相 三公: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中央:三公九卿制 互不相属 互相牵制 点击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