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01989

析“反常”之处,解“诗圣”之心—八下24唐诗三首之《石壕吏》教案

日期:2025-01-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91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石壕吏,三首,唐诗,八下,之心,诗圣
  • cover
析“反常”之处,解“诗圣”之心 —八下24唐诗三首之《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梳理情节,深入理解课文。 2.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味语言背后潜藏的战乱之苦、家国之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中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 4.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 教学重难点 在寻读战乱之苦、体味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有情有味地读诗歌,理解一个苦命的家庭,一个苦难的时代,一个苦闷的灵魂。 教学过程 一、导学诱思 猜一猜:这三幅对联所写的主人公是谁? ①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关键词:诗圣) ②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关键词:杜甫草堂) ③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成都草堂对联(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叙事诗《石壕吏》,看看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杜甫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诵读,把握诗意 1、朗读诗歌,学习生字词。 2、听范读,明确诗歌的形式特点并概括杜甫今夜的见闻。 起因: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前来抓人。 经过:老翁翻墙逃跑,老妇出门查看。作者听见老妇上前对差役说的话。 结果: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你连夜归营,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告别。 诗歌题材:讲述一件事情,是一首叙事诗。 诗歌体裁:五言古体诗,形式自由,没有严格限制(与近体诗区分,格律要求非常严格,押韵严格)韵脚变化灵活,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途换韵。 情感基调:沉重、无奈。 3、再次齐读,读出诗歌中的沉重。 师:把握完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虽然杜甫老先生是唐朝民生的忠实记录者,但是他记录下的这则唐朝旧闻里还是有诸多疑点。再次通读全诗,找出反常之处。 三、人物行为之反常 1“夜”“捉人”极为反常 ①为何不用“征”而用“捉”? 【提示引导】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次年春,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明确】这是一次非正常的征兵行为,带有强烈的强迫性质。适龄男子都已经去当兵了,不“捉”便再无人可用,暗示老百姓不愿去当兵,而官吏们只能采取“捉”的方式。 ②为什么要在夜晚捉人而非白天? 【明确】“夜捉”表明人民白天躲藏无法“捉”到。白天百姓都开始防备,所以只能夜晚抓人。 2“逾墙走”极为反常 ①这时官兵来抓人,老翁为什么要跑呢? 【提示引导】开元旧例,凡民二十五为兵,六十而免。———《新唐书.兵志》 师:老翁称“老”,能享受到不少福利,其中一条便是不必服各种徭役、兵役。而诗人竟然记录到一个怪异的现象———按律可以免除兵役的老翁竟然落荒而逃。 ②老翁“逾墙走”行为敏捷不似老人的身手? 【明确】“逾”意为越过,“走”意为“跑”,老翁一听到官吏来了,立刻翻墙离开,动作熟练而敏捷,这说明老翁对官吏的行为有一套应对措施。“逾”说明老翁已经十分熟练,说明官吏捉人的情况时时上演。 ③老翁“逾墙走”是不负责的懦夫行为吗? 【明确】不是,因为抓的都是男子,“老妇出门看”———老妇反应也很及时,与老翁配合默契,由她应对差役。没想到官兵们如此残忍,连女人也抓。 四、切入角度之反常 师:这首诗歌的标题叫石壕吏,看标题我们都会认为这应该是围绕官吏来展开的。 ①找出诗歌中石壕吏正面出场的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看到了怎样的石壕吏? 【明确】诗歌中石壕吏正面出场的句子:有吏夜捉人;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形象:气势汹汹、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