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 2、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3、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课标要求 日本侵略: 中国抗战: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局部侵华 杨靖宇 局部抗战 1937.7.7 七七事变 全面侵华 全民族抗战 1945.9.12 日本投降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八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十九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二十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1年 1945年 第二十一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二十二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侵华原因 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27年《田中奏折》 蓄谋已久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发日本各种矛盾,政府把对外扩张作为解决国内问题之道。 ———史桂芳《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经济危机加速日本侵华步伐 材料三:“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书》 国共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时间: 地点: 借口: 结果: 影响: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柳条湖事件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东北全部沦陷 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 时间: 地点: 人物: 1932年 长春 溥仪 局部抗战 东北人民: 共产党: 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组建抗日游击队 东北抗日联军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东北沦陷 杨靖宇 局部抗战 华北 华北自治运动 1935 伪满洲国 1932 民族危机加剧 华北危机 国民党: 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共产党: 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 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东北沦陷 杨靖宇 局部抗战 华北自治运动 1935 伪满洲国 1932 一二九运动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 一二·九运动 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 时间: 地点: 人物: 1932年12月9日 北平 学生 口号: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影响: 抗日救亡新高潮 一二九运动 五四运动 相同点 参与群体 学生 不同点 背景 时间 地点 领导 口号 1935年 巴黎和会失败 北平 北京 中国共产党 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华北危急 1919年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东北沦陷 杨靖宇 局部抗战 华北自治运动 1935 伪满洲国 1932 一二九运动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时间: 目的: 地点: 结果: 影响: 解决原因: 人物: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 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中共代表: 周恩来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根本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东北沦陷 杨靖宇 局部抗战 华北自治运动 1935 伪满洲国 1932 一二九运动 八一宣言 瓦窑堡会议 西安事变 1936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时间: 地点: 借口: 影响: 英雄人物: 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