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1834

第十九课 数据呈现可视化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399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第十九,八年级,科技,信息,初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信息技术义务教育版教学设计 课题 数据呈现可视化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据可视化的作用,包括发现数据异常、了解系统整体概况、发现趋势变化等,明确数据可视化在数据分析和决策中的重要意义。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如趋势可视化(折线图、柱形图、像素图等)、比例可视化(饼图、环形图等)、分布可视化(散点图与地图结合)和标签云,了解每种可视化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3.学生能够运用编程工具(如Python结合matplotlib绘图库)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包括数据准备、设置画布和标题、选择合适的绘图函数绘制图表并正确显示,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图表。 重点 1.数据可视化的作用和常见方式,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区分不同可视化方式的特点和用途。2.运用Python编程实现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操作,包括数据准备、绘图库的使用、图表绘制和显示。 难点 1.根据数据特点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方式,设计出能够准确、清晰传达信息的图表,培养学生的数据可视化思维和设计能力。2.理解和处理绘图库中各种函数的参数设置,实现图表的个性化定制,如调整图表样式、颜色、标签等,使图表更加美观和专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展示大数据分析平台案例:通过PPT展示中国科学技术馆观众大数据分析平台,引导学生观察平台中各种数据可视化图表,提问学生从这些图表中能直观获取哪些信息,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数据呈现可视化。2.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可视化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以及数据可视化对人们理解和处理数据有什么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倾听老师讲解与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从问题中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了解数据可视化的作用展示案例并讨论:展示温度数据可视化发现异常、智慧社区大数据监控平台呈现整体概况、航班起降时间可视化展示趋势变化等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数据可视化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小组汇报与总结: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数据可视化在发现数据异常、了解系统整体情况、预测趋势变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可视化对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支持价值。二、熟悉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介绍可视化方式:结合案例讲解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包括趋势可视化(折线图、柱形图、像素图)、比例可视化(饼图、环形图)、分布可视化(散点图与地图结合)和标签云,展示每种方式的示例图表,说明其特点和适用场景,如折线图适合展示时间序列数据变化趋势,饼图用于显示各部分占比关系等。标签云实践活动:布置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语文课文,利用在线标签云生成工具进行可视化呈现的实践任务。教师提供在线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践后,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对标签云可视化方式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标签云的认识。三、体验数据可视化数据准备讲解:以绘制教室温度变化趋势图为例,讲解数据准备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导学生从已有的数据集中提取时间数据作为横坐标(保存到变量X),对应的温度数据作为纵坐标(保存到变量Y),展示相关代码并解释代码含义,确保学生理解数据准备的过程。设置画布和标题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plt.figsize()函数设置画布大小,以及plt.title()函数设置图表标题,让学生观察图表大小和标题的变化,讲解设置参数的意义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数据特点和展示需求合理设置画布和标题。绘制图表并显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