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1897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6.2 地质灾害(共37张,内嵌视频)

日期:2025-04-0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1699798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2025,灾害,视频,内嵌,37张,地质
  • cover
(课件网)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二节 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概念,读图指出常见地质灾害分布地区; 2.运用资料,说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3.结合实例,分析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和常见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 类型: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崩塌等。 地震 Earthquake 01 情境导入 1.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2.汶川地震为何危害严重? 2008年,汶川之痛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烈度达到11度。这一天,13亿的中国人都沉浸在悲痛当中,因为就在这场灾难中,有69227位同胞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阅读课本106页至107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什么是震级、地震烈度、地震构造? 3、世界上有哪两大主要地震带?我国地震灾害的频发区在哪里? 4、地震的危害? 一、地 震 1.概念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1.地震概念 2.地震的分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其他类型地震 (水库、爆炸地震) 阅读课本106页至107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震?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什么是震级、地震烈度、地震构造? 3、世界上有哪两大主要地震带?我国地震灾害的频发区在哪里? 4、地震的危害? 一、地 震 阅读教材106页第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震级?什么是烈度?二者有何区别? (2)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质灾害 5·12汶川地震 时 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地理位置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震中经纬度 北纬31.01度,东经103.42度 震源深度 14千米 震 级 里氏8.0级 震中烈度 11度 3.地震的指标 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等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反映地震影响和破坏程度的大小 震源 指地震的发源地 震源深度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震中 指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是地面距震源最近、受地震影响最强烈的地方。 震中距 指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等震线 指把地面上在同一地面中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地震波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 浅源地震:0-70km 中源地震:70-300km 深源地震:大于300km 4.地震构成要素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思考题1:结合以上两幅图分析地震的分布和板块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世界地震多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原因是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5、地震的分布 思考题2: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我国地震频发的原因? 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危害大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我国东部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西南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露、疫病蔓延等灾害。 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损害灾区人们的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