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课时 专题七 文体常识和文学 文化常识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常见的文学作品、作者相关知识。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能力目标: 判断语文常识正误的能力。分析语文常识的能力。有关语文常识的选择与填空的能力。体验作品中人的情境和形象。 德育目标: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增强语文素养。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复习重点】了解作品的作者、国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重要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复习难点】 识记和分析 【复习准备】复习课件 学生预习本课时内容 【复习学法】知识点梳理法 例题解读法 练习法 【考情分析】 1.分值与题型 文学常识已作为一种必考题型出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一般约在2分分。文学常识以客观选择题、判断题为主,也有多种形式的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2.考点与考向 (1)与表达方式有关的文体常识;(2)把握作品的作者,作者的年代、国籍及作品的主题、特色等。文学常识仍然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单调呆板的填空题越来越少,融综合性、系统性于一体的综合题逐年增多。 3.误区与警示 (1)文学常识内容识记不扎实,模模糊糊,张冠李戴。(2)不能对材料进行冷静细致的分析。 【考点解读】 1.文体知识 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样式)可统称为“文体”。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主要指四大文学形式: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1)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 情节:(序幕)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散文 根据散文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一般可以分为三类: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当然也有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 散文特征:(1)取材广泛(2)形散神聚 (3)形式自由(4)富有文采 (5)情真意切 (3)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戏剧的种类很多。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话剧以对话为主,如《雷电领》;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舞剧以舞蹈为主,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另外,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在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中占的比重最大。 (4)诗歌 诗歌,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开路先锋。是具有强烈的感彩,最凝练、形象地反映生活,富于想象,构思精巧,有一定的节奏、韵律,常根据节奏和音顿分行排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1)乐府 乐府原指朝廷所设置的音乐机构。最早的乐府诗是配乐歌唱的,后来文人仿照这种体裁创作的乐府诗,不管配不配乐,都一律称之为“乐府”。 (2)歌行 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 (3)古体诗 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为古诗、古风。其表现形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多种。二是对于古体诗歌的泛称。又,南北朝时称汉魏无名氏的诗为古诗。 (4)近体诗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