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7899

七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复习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4-0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440336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上,封建,PPT,22张,课件,复习
  • cover
(课件网) 新教材 七年级历史上册 期末总复习 整体感知 中国古代史 (上) 二 夏商周时期 三 秦汉时期 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中华文明的起源多元一体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史前时期 一 时 期 主题特征 社会形态 整体感知 朝代更替 史前时期 夏朝 商朝 西周 东周(春秋—战国) 秦朝 西汉 东汉 西晋 魏 蜀 吴 十六国 东 晋 三国 宋 齐 梁 陈 北朝 南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观 点 隋朝 新教材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夏 商 西周 世袭制 甲骨文 青铜器 分封制 春秋争霸 战国 七雄 变 经济变革 政治变革 思想变革 生产力发展 分封制瓦解 思想文化繁荣 铁制农具和牛耕 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 东周 单元感知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前 770 年 前 476 年 前 475 年 前 356 年 约 前1600年 约 前1046年 前771年 约 前2070年 前 221 年 (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夏 商 西周 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战国 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牧野之战 商鞅变法开始 秦朝建立 夏朝建立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时序坐标 夏商西周的更替 王朝 时间 开国君王 都城 亡国君王 重大事件 夏朝 商朝 西周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汤 亳—殷 纣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兴盛的原因: 灭亡的原因: 启示: 重视生产,关心百姓;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统治者要勤于政事,关心民众,重用人才,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三个朝代均是君主的暴政引起民愤,失去民心导致灭亡。 知识归纳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国人暴动 知识归纳 西周等级示意图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贵 族 等级 西周分封制 目的 分封对象 分封依据 特点 内容 作用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宗亲和功臣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①周王授予诸侯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 ②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军队要服从周王调遣。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对比 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战争目的 战争方式 战争特点 战役(典故) 战争结果 规模大、参兵多、区域广、时间长 争当霸主(争霸战争) 大国兼并小国(兼并战争) 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征战 各自为政、发展疆域、互相战争 规模小、时间短 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积极) 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苦。(消极) 先后出现春秋霸主:齐桓公(首霸)、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争影响 知识归纳 退避三舍、卧薪尝胆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对比 时期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知识归纳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漆器业以及煮盐业都有所发展 1.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2.各国注重兴修水利,秦国都江堰的修筑就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