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17910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1课时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2-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20211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叶圣陶,先生,二三,1课时,课件,22张
  • cover
(课件网)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新课导入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鉴赏本文表面不动声色,实则情感真挚、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分析本文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的详细描述再现人物全貌的写法 3.了解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及作文写话的文学主张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张中行 (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他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整体感知———人物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卷网-。不久,叶圣陶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张中行对文字特别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 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整体感知———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生字正音 自主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和字音。 躬 行 商 酌 生 疏 恳 切 草 率 譬 如 累 赘 朦 胧 gōng zhuó shuài shū kěn pì zhui méng lóng 别 扭 拖 沓 修 润 诲 人 不 倦 妥 帖 tuǒ rùn huì biè tà diān pèi 颠 沛 流 离 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商酌: 朦胧: 累赘: 拖沓: 妥帖: 不耻下问: 颠沛流离: 商量斟酌。 不清楚,模糊。文中指一种美学境界。 不必要,麻烦。 不爽快,不简洁。 恰当,十分合适。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整体感知———题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说说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主要人物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略读要求 1.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 2.结合预习,解决难懂、易错的生字词。 3.思考:本文的体裁是什么?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1.说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散文 整体感知———略读课文 方法连接 略读就是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 略读的程序是:首先以普通速度阅读开头的一二段,应做到一字不漏。是为了解一下全文的大意、背景、文体风格、口吻,阅读开头几段语气等。中间段落只需要阅读关键句子,当然要抓住段落大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只需要用眼睛粗略地扫一下全段,挑出一两个重要的词、词组就可以了。结尾的几段因为经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恐怕要读得更充分些。略读的重要性在于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念,而不应对故事情节发生兴趣。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