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20750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学设计

日期:2025-01-2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65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
  • cover
五上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自然之趣”中的一篇古诗词,与新课标第三学段“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相匹配。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和“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长相思》。 2.借助注释能说出古诗大意,试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交流诗词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并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想象、交流诗词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1.导语:古诗词时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长相思》。 2.板书。长相思是词牌名。对于“词牌名”,你了解多少?(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就是词牌,每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格式和曲调。你都知道那些词牌名《沁园春》《清平乐》《菩萨蛮》《满江红》。 3.纳兰性德在《长相思》这首词中写了什么?他想表达什么,走进古诗。 活动1:自主读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借助字音,将古诗读准,读通顺。 (2)互读:邀请同桌和你一起读一读,并相互评价彼此的朗读。 (3)个别展示读:抓住多音字“更”,理解意思(4)齐读古诗:标注出最后一个字,发现韵母都是eng。古诗讲究押韵,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可以读得慢点,并试着将最后一个字适当拖长。 板块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意.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中,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2.回顾之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3.小组合作,理解古诗大意。 4.汇报交流: (1)说一说:通过学习,你从诗中都读懂了什么? (2) 这首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会读诗的孩子,看到一个个景物,能想象出一幅幅画面。说一说,你都想到了什么? (3)走进情境,解读古诗。此刻,你穿越历史,成为了纳兰性德本人。请完成以下的创意表达。 康熙二十一年,云南战乱平定,皇上高兴,决定出关到奉天祭告祖陵。我们作为康熙帝御前一等侍卫随帝东巡。我们 。 板块三:研读古诗,品悟诗情 1.这是诗中写了两个地点?作者是从哪里走到哪里去?(榆关、故园)读: 夜出榆关外,朝看溯漠空--《出榆关》 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塞上曲送王元美》 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山海关》 总结:榆关即山海关。山海关处于中原和边疆地区的交界地带,古人出来山海关,就意味着远离家乡,前往广袤、陌生、艰苦的塞外地区。所以山海关一出,又为这首词增添了更多的离别愁绪。 2.300多年前的清代,交通可没有现在发达,要走那么遥远的路途,你觉得远行的将士会遇到怎样的困难?请在诗中找找自己的依据。 3.语言训练:纳兰性德从小在京城长大,又是权相纳兰明珠的儿子。身世优渥的纳兰性德,从小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这样的一个纳兰性德当远离家乡,身在征途时,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再次走进诗人内心,完成下练笔: 我从小生活在京都,在我的记忆理,故园是温暖的、是幸福的。那里有 那里有 那里还有 ;可是,如今我身处榆关,这里只有 ,只有 ,只有 。我不禁感叹 。 总结:故乡没有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露营扎寨,再加之暴风雪肆虐,风雪越紧,思乡之情越浓,当然难以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4.齐声诵读: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带着感情再读古诗。 5.借助板书,背诵古诗。 板块四:研读古诗,品悟诗情 长相思,是乐府旧诗。在中国诗坛,很多文人墨客都写过长相思。我们来看一看南唐后主李煜的《长相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