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1.3.1《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习目标】 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基本要素 二、结合背景理解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 三、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 四、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穆青(1921-2003),原名穆亚才,著名新闻记者。七七事变爆发后,穆青到山西省临汾市参加八路军。1939 年,穆青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 年,进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 穆青的作品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雁翎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 二、写作背景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与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北京条约》、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新界沦为英国殖民地。 1898年签订的“专条”中明确“以九十九年为期限”。 1982年,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经过两年22轮谈判,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根据声明,香港主权在1997年7月1日0时0分回归中国。 “不列颠尼亚”号 这是一艘英国皇家游轮,被吉尼斯评为世界上最大的游艇,是英国女王或王室成员到国外访问或在国内航行时的正式私人寓所,从1953年下水到1957年退役,40多年间它曾代表英国造访130多个国家,这艘在海上风光了近半个世纪的游轮,标志着大英帝国昔日的雄风和王室的尊荣。 三、文体知识 (一)新闻体裁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新闻一般只客观报道,主要使用叙述的表达方式。有时也适当进行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有特殊的必要时,可发表议论和抒情。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特点 1.真实性: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2.简明性: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3.及时性:内容新鲜,有时效性。 (三)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果 (四)新闻的结构 标题: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主标题、引标题、副标题 导语:一般是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事实或目的、结论。 主体:消息的主要部分,导语的具体化。围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具体叙述或说明。 背景: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等。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 结语:一般是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提示事实的意义、趋向,或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 【自主预习】 一、按照新闻的基本构成对本文进行层次划分。 答案;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导语(第1段):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主体(第2—10段):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 背景:港督府变迁(在第4段插叙)、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港岛、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 结语(第11段):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 二、分析文章的主体部分,这几段描写了英国撤退时的哪几个场景,请分别概括。 答案:第一场景(2-4段): 6月30日下午4点30分至4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5-7段): 6时15分,在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7时45分,降英国国旗。 第三场景(8-9段): 七月一日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四场景(10段): 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三、文中写到三次降旗,请找到并分析每一次的意味。 答案:第一次降旗———港督府告别仪式,标志着港督永远成为了历史。 第二次降旗———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150多年的管治即将告终。 第三次降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