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1/94/94b6e7124cf4ec7d81e286a645cb5bc9.png)
选择性必修上册导学案 3.3《老人与海》 【学习目标】 一、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风格,积累文学常识。 二、结合人物的经历和语言,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三、细读人物的内心独白,概括圣地亚哥的形象特点。 四、感受圣地亚哥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险恶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硬汉精神。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 他参加了美国对日战争和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周恩来,写过6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后返美定居。1954年凭《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晚年身患重病,精神抑郁,1961年开枪自杀。 海明威是个正直、严肃的作家,他的作品中既有永不服输的“硬汉”形象,同时又常常把描写“死亡”作为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围绕战争、死亡和男人的野性与英勇展开。 他创作风格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海明威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凝练、精当朴素的文体,俗称“电报式风格”。 二、写作背景 一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坐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加上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当时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海明威,他认为这是很好的小说素材, 于是1951年开始动笔创作,仅用八周就完成了初稿,获得了友人们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三、文体知识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所谓“冰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硬汉形象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 【自主预习】 一、内容梗概《老人与海》节选前面的情节是:见注释① 《老人与海》课文节选的情节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在归航途中,一条条鲨鱼陆续围了上来,尽管老人奋力拼搏,但还是没能抵挡住凶猛鲨鱼的进攻,等他回到海岸时,大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这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约占全书六分之一。从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老人与鲨鱼的搏斗共分五个回合。 (观看老人与鲨鱼搏斗的视频片段) 二、情节梳理 梳理老人与鲨鱼的搏斗的五个回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攻击者 灰鲭鲨 铲鼻鲨 铲鼻鲨 加拉诺鲨 鲨鱼 数量 一条 两条 一条 两条 成群结队 作战工具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绑着刀子的桨 短棍 短棍舵把 结局 杀死鲭鲨大鱼 杀死铲鼻鲨 杀死犁头鲨 两条鲨鱼受重伤 老人被打败了,被吃掉四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