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静夜思》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静夜思》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短短二十个字,却生动地描绘了客居他乡之人在寂静月夜思念家乡的情感。诗中既有“床前明月光”这般清新自然的实景描写,又蕴含着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易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这是他们首次正式接触古诗这种文学体裁,学习此诗能为今后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开启古典文学启蒙之门,同时借助诗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感受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静夜思》。 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字,认识新偏旁“心字底”“广字头”。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朗读感悟、想象画面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理解诗句“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古诗营造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生字的读音、写法、字义,以及古诗的背景、诗意等基础知识,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架构。 朗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悟情、读中入境。 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相关的图片、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句描绘的画面,辅助教学。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诗句含义、诗人情感等问题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趣味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月光曲音乐,同时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幅宁静月夜图,画面中有一扇窗户,窗前洒下银白的月光,远处有山峦、树木隐隐约约。提问学生:“小朋友们,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当你们看着窗外的月光,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月夜下的感受或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和画面营造出宁静、诗意的氛围,契合古诗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快速融入课堂情境,同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理解古诗情感做铺垫。 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教师范读古诗《静夜思》,要求学生边听边用手指跟着诗句的节奏轻轻滑动,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停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示范读完后,邀请几位同学模仿教师的样子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利用多媒体课件,逐句出示古诗,生字用红色字体标注。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如“夜”,读准字音,可组词“夜晚、黑夜”;“思”,强调平舌音,组词“思念、思想”等,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读准每个生字。 把生字放回诗句中,让学生同桌互相读一读古诗,互相检查纠正读音,做到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教师范读为学生树立朗读榜样,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节奏。多种形式认读生字,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强化记忆,为读通古诗打下基础,同桌互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学习第一句“床前明月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呀?诗人在哪里?月光照在哪里?”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 教师讲解:“床”在古代有“井栏”“坐具”等多种意思,结合插图,这里指的是诗人坐在床边,看到月光洒在床前的地面上,亮堂堂的。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身处这样的情境,说一说看到如此明亮的月光心情如何。 指导朗读:“明月光”要读得轻柔、舒缓,仿佛看到那银白的月光,读出宁静美好的感觉,学生跟读、个别读,体会朗读技巧。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让抽象的诗句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描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