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校协作体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案写在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制舟造船的历史悠久,传说在黄帝时代就已发明和制作舟船。《太平御览》中晋梂的《据船赋》这样概括舟船的品性:“虽载沉而心浮”“似君子之淑清”“外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辞劳而恶动”“不偷安以自宁”,所以它能深入历代文人的心灵世界。舟不仅启迪了人类的思想,也丰富了人类的诗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唐代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作《渔歌子》五首,其中那位身披蓑衣,头戴箬帽,斜风细雨中的垂钓者和柳宗元《江雪》诗中的寒江独钓者,堪称千古一绝,逐渐凝化成中国文学中舟居渔父形象的一种定格。明朝张岱更有一部《夜航船》传世,令文人墨客深深感到“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可以说,历代文人士大夫对山水林泉的怀恋,对仕途的担心,对社会的不满,往往化作对舟居渔父生活的憧憬。舟承载着人生的欢乐与快意、痛苦与无奈、失落与遇合朝我们缓缓驶来,它是历代文人止泊心灵的场所。舟船的独特品性使它成了负载人类情感与理想的心灵之舟,从世俗走向艺术,从实用走向审美。 文人舟居情结代表了一种隐逸,一种退居。当中国文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政治争夺,伤痕累累之后,他们往往会选择江湖泛舟、山林隐逸,以此来抚平心灵的创痛。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进入了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这个“高蹈的世界,是由浮世的纷扰、个人的失意而生的苦闷的救济场。这无须乎说,是因为在那里———个人的自由———绝对地被容许的缘故。”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以寻找心灵的寄托。人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当大自然最奥秘的生命充盈人的心灵时,足以令我们心旷神怡。大自然的一切:新鲜的空气、纯净的蓝天、迷蒙的烟雨、柔和的月光、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流水……这一切就在我们的周围。大自然的美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接近我们生命的本质。中国文人们认识到自然中有真和美,认识到繁华短暂,自然永存,人生有限,江山长在,在这人世与自然、有限与永恒的鲜明对比中,选择和皈依了后者。范蠡助勾践雪会稽之耻后,“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自与其私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李白理想的人生模式也是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泛舟江湖。只有在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 当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在现实社会中无法体现其自身价值时,游山玩水便成为一种生活情趣,一种人生态度,他们在山水间找到了新的价值观,即忘忧劳、去荣辱、清静闲适、怡情悦性。舟依持水力风力而行,较之靠人力畜力推动牵引的车,相对轻灵便巧,特别是在顺风顺水的情形下,舟行速度极快。顺水行舟这种御风而行的感受,可以说是古人对超越时空阻隔的自由的一种真实体验。人与自然正是通过舟船来缩短距离,从而使人融入自然。 再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