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次月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6分) 1.中央_____、边缘_____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_____。 2.放大镜的镜片又叫_____。目前它广泛使用在我们的_____、_____、_____中。 3.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_____。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_____倍。 4.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_____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而_____、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5.人类模仿苍蝇的_____,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将它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密封舱里,不仅可以_____,而且在有空气泄漏时能立即发出警报。 6.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_____组成的。它们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_____。 7.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_____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_____。 8.随着_____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大量研究事实说明,除_____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9.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这些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_____,再在上面滴一滴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_____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这些生物的运动速度。 10.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_____和_____,并研制了许多对付元凶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_____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放大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B.用放大镜能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 C.用放大镜能看到手上的细菌 2.在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用来染色的是( )。 A.红墨水 B.高锰酸钾溶液 C.碘酒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4.如果一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上分别标着“10×”和“16×”,那么这台显微镜可以将物体的图像放大( )。 A.116倍 B.26倍 C.160倍 5.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时,发现有许多( ),它是植物呼吸和水汽蒸腾的通道,是植物体与环境之间的门户。 A.液泡 B.气孔 C.细胞核 6.下列观察记录中,属于用放大镜观察蝴蝶翅的是( )。 A.图像变大,看到翅膀发光,上有翅脉 B.图像很大,只能看到翅脉的小部分 C.图像很小,看不清细节 7.下列三组食物在生产时,全都需要微生物帮助的一组是( )。 A.馒头、泡菜、面包、纯牛奶 B.甜酒、腐乳、豆腐、酸奶 C.面包、酸菜、甜酒、腐乳 8.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细胞里面的小黑点是(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液泡 9.使用显微镜时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 A.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B.安放—对光—调焦—放片—观察 C.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 10.下列关于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微生物能改善土壤肥力 B.微生物不能为我们提供食物 C.所有的微生物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20分) 1.放大镜能放大的倍数和镜片的大小有关,镜片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 ) 2.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 ) 3.制作玻片标本时,盖上盖玻片后,中间产生气泡也没有关系。 ( ) 4.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无限放大。 ( ) 5.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和视野的大小是相同的。 (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