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背景: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说出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一系列前殖民地的独立敲响了殖民统治的丧钟。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取得独立。 一、万隆会议 材料二: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许多亚非民族主义国家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出发,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执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 ②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1)时间:_____ (2)地点:_____ (3)名称:_____ (4)内容:_____ (5)精神:_____ 1955年4月 印度尼西亚·万隆 万隆会议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十项原则。 一、万隆会议 2.概况: 3.“求同存异”的方针: 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的中国之外的28个国家中,只有5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还有22个国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朝鲜战争之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外交理念不是十分明确,担心中国这样一个通过武装斗争取得政权,而且敢于和美国这样的超级强国在朝鲜交火的大国,会不会是一个具有进攻性甚至输出意识形态的国家?会不会威胁亚非国家的利益? ———谢迪斌《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形象的国际塑造》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周恩来 共同的历史经历 共同的发展诉求 共同的和平愿望 异 不同的社会制度 不同的宗教信仰 不同的意识形态 同 一、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召开的意义: 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1.过程: 请阅读教材P88 ,梳理20世纪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 开始 1951年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在北非首先展———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 埃及 1952年 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56年,埃及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二、“非洲年” 1.过程: 请阅读教材P88 ,梳理20世纪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 “非洲年” 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阿尔及尼亚 1962年 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 进入“高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 完成 1990年 纳米比亚国国旗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二、“非洲年”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 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全长约82千米,宽152—304米。工程前后历时30年,1914年正式开通后,美国霸占了运河及其两岸狭长地带的运河区,变成"国中之国"。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1999年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