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建筑的特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第三单元第八课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导入新课 1 绿树红墙 精雕细刻 富丽堂皇 琼楼玉宇 美轮美奂 雕梁画栋 鳞次栉比 勾心斗角 金碧辉煌 你能用一些词语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吗? 理解中国建筑的“词汇”、“文章”和“文法”。 明确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用找关键词法和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了解中国建筑特征,来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体会理解建筑是一种文化,文化在于创新,更在于传承,每一位同学都是文化的传承者,明确肩上的责任,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文章的人文精神。 教 学 目 标 作者简介 梁启超长子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1901—1972) 林徽因之夫 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 梁思成教授,他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做了开创性工作。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人,并领导和参与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代表作《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之长子。自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打下了良好的中国文化基础。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被誉为“百科全书”的天才学人 妻子林徽因是著名作家、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 弟弟梁思永,是中国杰出的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贡献. 另一个弟弟梁思礼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建国初期,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告,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 梁思成先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学家,更是一个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中国人。本文的写作目的也不止在于向大众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而是呼吁继承发扬中国建筑的优秀传统,以创造中国的新建筑。 写作背景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恰能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 新知探究 2 墁地 轮廓 额枋 斗拱 抱厦 柁墩 帷幕 正脊 门槛 接榫 穹窿 戗兽 纯粹 如翚斯飞 màn kuò fāng gǒng shà tuó wéi jǐ kǎn sǔn qióng qiàng cuì huī lǐn 檩 读准字音: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1~2段:中国建筑体系及影响(总) 3~13段:中国建筑的九大基本特征(分) 14~17段: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和词汇)(递进) 18~20段: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总)。 初读.理清脉络 思考:作者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整体感知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个别建筑构成 平面布置 木材结构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构 方法 外观装饰 屋顶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