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家的故事》教案 (本单元分为2———3课时) 教材分析: 《小夜曲》 又名《如歌的行板》,大约创作于 1762 年,为 《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后来又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管乐合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吉他曲等。该曲色彩明朗,轻快地漫步节奏和娓娓动听的旋律,使之具有一种典雅质朴的情调,表现了无忧无虑的意境。在展开过程中的旋律进行,时而出现极其自然的大跳音程,使曲调更富于生气。这部作品是一首典型的器乐小夜曲,整个四重奏也因此而有“小夜曲四重奏” 的称号。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担任,用弦乐四重奏形式演出时,由第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奏出的主旋律流畅而亲切,充满了欢快的情绪。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用拨弦奏法模仿情歌式小夜曲用吉他伴奏的音响效果。用小提琴独奏形式演出时,则由钢琴奏出相似的伴奏音型,保持了原曲的特点。 该作品特有的小夜曲格调,表现在第一小提琴演奏抒情的曲调,像人声在歌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拨弦伴奏,模仿着曼陀林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简要说出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2、能认真听赏《惊愕》《告别》,初步感受交响乐丰富的表现力,熟悉音乐主题 3、能认真听赏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初步感受室内乐的独特魅力,能哼唱并记住音乐主题,乐于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4、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能参与音乐活动,了解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简要说出音乐家海顿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掌握力度记号。 教学难点: 能哼唱并记住音乐主题,乐于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具准备:PPT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一位著名的交响乐大师带着他的两种类型的作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吧! 1、介绍海顿: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共创作了100余首交响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等 。因为在交响曲和四重奏领域做出的贡献,获得“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头衔。同时,因其性情温厚、热爱儿童、关心下属,获得了“海顿爸爸”的别号。 2、了解海顿的生平事迹 【播放时间线,教师讲解】 学习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1、初听乐曲 师:接下来我们要欣赏海顿带来的第二种类型的作品—《小夜曲》,它是欧洲一种抒情风格的音乐体裁,这种类型作品的演奏形式需要同学们去音乐中自行探索,让我们走进音乐当中去吧! (播放视频) 师:抒情的小夜曲,配上宁静甜美的古典油画,质朴浪漫的欧洲艺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今天我们将主要学习这首乐曲当中的三段旋律,让我们先来聆听主题旋律A。 2、学习主题旋律A (1)初听旋律 师:聆听主题旋律A,你能听出主题旋律A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吗? 【播放音乐,学生回答】 师:乐曲如歌般的旋律,是由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来演奏的。接下来,请同学们再随旋律线条听一次旋律,感受一下主题A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播放音乐以及旋律线条,引导学生思考】 师:主题A旋律出现了很多向下的旋律,给音乐带来一种流畅轻快的表现效果。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2)用“la”模唱主题A旋律 ①教师范唱 ②学生学唱简谱 ③学生随音乐边画旋律线条,边用“la”模唱旋律 3、介绍提琴拨奏 师:再次聆听旋律,在这个乐段当中,你还能聆听到别的乐器的声音吗? 【播放音乐,学生回答:有一种具有弹性的bengbengbeng 的声音】 师:在这首乐曲中,除了有第一小提琴演奏的主旋律外,还有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演奏的伴奏声部,它们的音色更加浑厚丰满,也更加衬托出第一小提琴演奏的主旋律更加悠扬,而且它们的演奏方式也和主旋律不一样,它采用了拨奏的方式,什么是提琴的拨奏呢,让我们通过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