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 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 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人口流动,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是常事。人们因为种种原因,开始流动。一般来说都是小规模人口流动比较多。不过有时候也有大规模的,比如战争、政治因素的影响下。不过也有特殊,比如清朝末期的人口流动。这并不是政治因素,都是民间自愿的。当时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首先是走西口,走西口多数都是山西人走出去的比较多。明清时期,晋商比较繁荣。晋商为了和关外进行贸易,开始走西口。一般说来,“走西口”之人,开始是春去秋回的“雁行人”,主要是些揽长打短的青壮年男子,后来逐渐发展为携家带眷永久性的移民定居。 其次是闯关东。闯关东的关指的是山海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占领我国东北大量领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东北地广人稀,没有人居住。所以沙俄才有机可乘。清朝这时才发现自己的龙兴之地快要不保了,所以开始放宽限制。当时还有就是国内战争频发,还有外敌入侵,导致民不聊生。很多人为了生计开始迁往东北。 最后看一下下南洋。南洋是一个地域名词。大致就是现在的东南亚、南亚一带,这一片被当时的人称为南洋。我国东边的日本被称为东洋。欧洲各国被称为西洋。之所以用下这个字,因为这些去南洋的人都是被迫的。他们到了南洋之后多数都是靠体力劳动才活下来,干的都是最底层的活。所以才称为下南洋。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上面所说的这种人口流动,就称为人口迁移,那么请你认真思考这三类人口迁移有什么共同的规律?为什么这种人口流动可以称为人口迁移? 1.概念: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人口 迁出区 人口 迁入区 人口流动 2.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人口机械增长 (1)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2)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入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净迁出区。 (3)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原因: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推力,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拉力,促使人们迁入。 推力 拉力 战争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城市生活 医疗 食物 和平 收入 工作 教育 贫困 请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说一下你认为的推力和拉力因素都有哪些? 2. 影响因素 推力 拉力 自然 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 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 人文(经济、政治、军事、文化) 在政局动荡、战争频发的地区,常常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出 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国际人口迁移 黑奴贸易 外籍工人 难民 3.国内人口迁移 (1) 时期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 工业化以前 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 工业化以后 经济因素:从农村向城镇迁移 (2)大规模的国内人口迁移(1949年之后) ①改革开放以前 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20世纪50年代,为了开发边疆,国家有组织地移民边疆的各类人员达百万之众。 ②改革开放以后 在快速工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