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诫子书》 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审核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能够准确背诵全文。2.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并理解文章内容。3.感受传统文化,体会文章主旨并思考其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厘清课文层次,并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2.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体会文章主旨并思考其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 先行预习1.字音字形。夫(fú) 遂(suì) 淫(yín)慢 险躁(zào) 2.文学常识。诸葛亮(181—234),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在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追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著有《诸葛亮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结合十分完美。书信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3.写作背景。此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卷一(中华书局2012年版)。一般认为这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国家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翻译: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于是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2.(1)古今异义。慢险治(2)词类活用。①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②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3)虚词。①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用来)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就)默读全文,你从书信中哪些地方读出了“诫”的意味 【示例】“夫"是句首发语词,两个"夫”引出的内容有劝勉意味。[示例1】文中四个"非……无以……”,双重否定句式表示强调语气,有明显的告诚意味。【示例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对仗形式,严肃恳切,两个“则不能”将告诫内容传递得清晰扼要,警戒意味鲜明。边读课文边勾画关键语句,将左下图补充完整,理清说理思路。①夫学须静也。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③非志无以成学④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新知研学”君子”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内涵丰富。书信中诸葛亮要求儿子做一个怎样的君子 默读全文,完成任务。 (1)按要求勾画文中关键词语,填入下页表,并概括君子的形象。君子之行希望儿子做到的情形①静、俭、明志、致远、学、广才、励精等 不希望儿子出现的情形②淫慢、险躁、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等君子形象③具有宁静专一、严于律己的品德修养,学识广博、才干出众,珍惜光阴,对社会有贡献的人。(2)诸葛亮心目中的君子有着怎样的内涵 聚焦关键词句,完成探究任务。①[尝试探究]探究“静”字。关键词:静摘抄语句: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提问:君子身上所体现的“静”有哪些内涵 探究发现:作者将“静”作为修身的关键,强调只有内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