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187042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 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63172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发展
  • cover
(课件网) 视频播放 学习目标:认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6 年底,文革结束, 1978 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1980 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 1980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思考:从文革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间为什么会有两年徘徊期?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图为 1978 年 5 月 11 日的《光明日报》头版,从中能获取什么信息?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 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做了理论准备。 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 “两个凡是”的实质是“左”倾错误的延续,继续推行会束缚思想,使党的政治工作、经济工作徘徊不前。 1.背景 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 4.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组织路线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政治路线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思想路线 转折一:“两个凡是”———实事求是 转折二: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转折三: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国改革的真正起点,恰恰发生在思想政治领域。一是人的政治解放,就是全面平反历史错案,解决各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一是人的思想解放,就是对历史的全面反思和总结。 ———萧冬连《探路之役》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时间 会议 转折 1927 八七会议 1935 遵义会议 1949 七届二中全会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危→安 农村→城市 “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 城市→农村 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2.表现: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②国家还纠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 (二)拨乱反正———全面平反冤假错案 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进程。 正确处理党内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意义: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意义: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思想基础 (三)十一届六中全会 (四)民主法制建设———1982年宪法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统一全党的思想 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中华人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