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四下第一单元 古诗词复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初夏时节,梅树的枝头挂满了金黄色的美色,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格外诱人,令人垂涎欲滴。田里的麦花洁白如雪,油菜花却已经谢了,显得稀稀落落有点寂寞。 白天变长了,路边的篱笆在夏日映照下瘦瘦长长,弯弯曲曲的路上一个人也没有,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自由自在 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用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等描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及农人紧张的劳动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解: ①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 ②疏疏(shū):稀疏。 ③阴:树荫。 ④走:这里是跑的意思 译文: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一条乡间小路伸向远方。客店旁的树还未形成浓密的绿荫,树枝上绽出嫩绿的新叶,迎着春光生长。忽有几个儿童嬉笑着跑来,追捕两三只飞的黄蝴蝶,却见蝴蝶飞入黄灿灿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主题: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以脏话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解: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在江西饶州闲居时写的。饶州,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③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④翁媪:老翁、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日”,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译文: 上阕大意是: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静静流淌,溪边青草茂密 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 下阕的大意是: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 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最喜欢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主题 作者以白描的手笔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通过对一家五口生活情态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和谐幸福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向往 卜 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日积月累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句意思: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意思是说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书法家。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日积月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