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00567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410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4-2025,学年,高二
  • cover
2023级高二年级期末联合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道题,合计48分) 1.“国人”一词起源于西周时期,指的是居住在国都城内的人。“国人”有参与政治的传统,或决定国君的废立,或过问外交和战,或参议国都迁徙。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君主的绝对权威尚未建立 B.国人参政决定了国家决策 C.原始民主制约社会的发展 D.分封等级制度遭到了破坏 2.公元前8世纪开始,斯巴达逐渐发展出“共餐制”。男子凡 20岁必须通过选拔竞争进入某一公共食堂,在此接受年长者教育,定期缴纳配额食物和金钱,城邦往往也在公共食堂作出政治决策。据此可知,这种共餐制() A.巩固了男性公民的政治联合 B.实行公有经济维系城邦稳定 C.为希腊的民主政治创造条件 D.确保斯巴达的军事装备优势 3.如图是民国初年《新闻报》刊登的一幅名为“再造民国之最要着”的漫画。画面中是一个写有“中华民国五年七月再造”的三足大鼎,鼎足分别写有“立法”“行政”“司法”字样,一名议员一手拉风箱,一手执勺,正在修补“立法”一足。该漫画反映出() A.民主共和得到一定维护 B.北洋军阀统治基础薄弱 C.护法运动取得最终成功 D.政党政治尝试遭到失败 4.北宋仁宗时,范仲淹称:“今诸道学校,如得名师尚可教人六经,传治国治人之道。而国家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之乎?”据此可知,范仲淹() A.承认科举制度取得显著成效 B.要求宋代科举回归传统做法 C.强调儒家思想应当趋时更新 D.指出宋代科考形式存在弊端 5.雍正帝时期,考察地方官政绩,实施升降黜陟的大计“四格”,从康熙时期的“守、才、政、年”,调整为雍正时期的“守、政、才、年”。其中代表施政效果的“政”的位置上升。这种变化() A.扩大中枢行政机构的职能 B.契合了赋税等变革的需要 C.推动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D.规范了地方官的考核方式 6.1953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决定》,建立起分部、分级干部管理体制(如下表所示)这一体制() 各部分管干部制度 逐步建立干部分类归口管理的制度,将干部属性与类别划分军队干部、文教干部等九类 分级管理干部制度 确立了中央和地方党委“下管两级”的基本原则 A.开始确立党管干部的原则 B.适应了国家大规模建设的需要 C.建立了规范的公务员制度 D.推动了干部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7.李约瑟对中国古代司法现象有一定的思考,他说:“中国人有一种深刻的信念,认为任何案件必须根据它的具体情况进行裁决。在中古世纪的中国社会中,律师和辩护人是极少的,县官的良心就起着辩护的作用。”这里所谓的“县官的良心”意指() A.淡泊名利的政治修养 B.由孝而忠的政治伦理 C.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 D.清廉公正的政治纪律 8.中古时期,一些修道院学校和教堂学校经常教授基础法律、医学和人文科学理论;教会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不许杀人等,违反基督教伦理的行为往往为社会所不容;教会不允许任何质疑声音的存在,为此还建立了打击异己的宗教法庭。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A.文化教育获得全面发展 B.教会的权力在不断扩大 C.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D.思想意识受到严密控制 9.2013年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首次审议《深圳经济特区助人行为保护条例》,拟通过引入无过错推定和责任豁免原则等方式保护救助人,阻止“见义不为”的冷漠人性蔓延。2020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内容包括文明行为基本规范,倡导与鼓励文明行为及对不文明行为的治理。这可以看出广东省() A.全力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权威B.经济特区建设的成效十分显著 C.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作出贡献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