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寓言四则》 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审核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学习目标】1.通过对话进入故事情境,结合生活实践多角度理解寓意。2.把握寓言特点,创编寓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叙述能力。【学习重难点】1.通过对话进入故事情境,结合生活实践多角度理解寓意。2.把握寓言特点,创编寓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叙述能力。 学习过程 先行预学:寓言,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学形式,它通常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来传达深刻的道理和人生的智慧。在这些故事中,动物、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的物体,都可能被赋予生命,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它们通过自己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与克雷洛夫(俄国)、拉·封丹(法国)和莱辛(德国)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吕不韦( -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列子,名御寇,字云。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5.字词积累赫耳墨斯hè 宙斯zhòu 庇护bì 爱慕mù 粘住zhān6.默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想一想寓言有哪些特点(1)篇幅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2)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5)“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7.朗读《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对照注释,为下面的加点词注音。溉汲( gài )( jí ) 杞人忧天( qǐ ) 身亡所寄( wú ) 日月星宿( xiù ) 有所中伤( zhòng ) 充塞四虚( sè )躇步此蹈( chú cǐ ) 舍然大喜( shì )8.默读《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或句子。(1)及其家穿井:待,等到。挖掘、开凿。 (2)丁氏对曰:应答,回答。(3)国人道之: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这件事。(4)闻之于宋君: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5)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6)因往晓之:(担忧杞人的人)于是前往(杞国)开导他。(7)若屈伸呼吸: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8)奈何忧崩坠乎: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9)只使坠;即使掉下来。 新知研学寓言是如何在短小的篇幅里寄寓深刻的道理的 学习课文,了解寓言的特点,尝试改写寓言。 向同桌复述四则寓言。你们对《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的词句有不同理解吗 若有,请记录下来,并通过讨论和查找资料读懂故事。《穿井得一人》: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