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14052

2025届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考题型练(含答案,共13份)

日期:2025-02-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72932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5届,13份,答案,题型,高中,高考
    高考题型练 训练1 选择题之挖掘材料关键信息要素 (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4·日照三模)聘礼是王、诸侯国之间结好关系之礼。西周时期,聘礼主要是天子聘诸侯,诸侯觐见天子,诸侯间的互聘并不显著;春秋时期,天子与诸侯间的聘礼十分稀疏,诸侯间的聘礼日益频繁;至战国,聘礼已不再经常举行,七国间由辩士任使臣的遣使交通却非常频繁。这表明(  ) A.时局变化推动礼仪革新 B.外交更加注重现实利益 C.实力决定列国关系走向 D.诸侯国结盟与背盟频发 2.(2024·河北衡水中学三模)针对王安石变法举措,司马光认为人们自身才性、智愚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贫富,强调“大地主大商人‘蚕食细民’‘侵牟编户’的地租和高利贷利削与致富无关”。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富国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贯彻 B.承袭了宋初传统的经济政策 C.侵害了平民利益而遭到反对 D.抑商增税方式引发朝政争议 3.(2024·盐城模拟)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议和大臣桂良上奏称:“此时英、佛(法)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样……将来尚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时,盛宣怀等人在具体条款上锱铢必较。上述变化反映出清政府(  ) A.力图扭转崇洋媚外现象 B.对列强的态度趋于强硬 C.已摒弃传统的华夷观念 D.对近代国际法认识加深 4.(2024·杭州学军中学模拟)茅盾的《子夜》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为背景,开篇写道:“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吴老太爷不可能见到的场景是(  ) A.报纸刊登女子也可以参加公务员考试 B.军阀混战中的散兵流落上海街头 C.煤气、电力、电报、电话等事业发展 D.金圆券迅速贬值,重新使用银元 5.(2024·石家庄三模)1964年,由薛柱国作词、秦咏诚作曲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发表,歌词“红旗飘飘映彩霞,英雄扬鞭催战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茫茫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饱含深情。这首热情豪迈的工人赞歌(  ) A.客观上丰富了“双百”方针的基本内涵 B.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启动 C.有利于激发人民投身国家建设的热情 D.反映了工人阶级对三线建设的作用 6.(2024·日照三模)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标志之一。”“实行计划经济同运用价值规律、发展商品经济,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统一的。”《决定》强调(  ) A.坚持适应国情的计划手段 B.统一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 C.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 7.(2024·保定三模)对于中世纪统治制度的理念基础,圣保罗的名言“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做官的是神的佣人,是于你有益的……所以你们必须服从”被奉为圭臬。但在中世纪的城市中,无论是最初由全体市民共同参加的市民大会,还是此后建立在选举制基础上的议事会制度,它们都是以“统治权力的来源是被统治者自己同意”为理念基础的,所代表的是一种由下而上的统治模式。这一变化源于(  ) A.自治城市的独立发展 B.封建领主的分裂割据 C.人文思想的广泛传播 D.统治理念的开放多元 8.(2024·义乌三模)卢梭认为,人为了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一定会发生争斗,其结果必然是出现一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的社会,使每个人的利益都受到危害。因此,必须建立一种足以值得所有人、使每个人都服从其命令的共同权力……这样的权力只能由人们在一起相互订立“契约”中交付给作为“第三者”的某个人或一些人,使他们具有权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