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5/01/3d/3d7fa484d42777065fcf45bffe74eaa0.png)
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嬗变与文化传承 【主干知识】 知识点一 西学东渐———近代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1.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 历程 代表人物 思想内容 影响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 林则徐、魏源等 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没有付诸实践,但学习西方,强国御侮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李鸿章等 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①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②没有达到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维护统治的目的 第二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康有为、梁启超等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掀起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孙中山等 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 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 前期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2.近代中华文化的传播 (1)唐人街:19世纪,大量华工来到美洲和大洋洲,华工的聚集地形成唐人街,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 (2)科举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科举制被大量介绍到西方,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促进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完善。 (3)饮茶风俗: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近代以来,欧美、日本等地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文化。 (4)服饰风格:富有东方韵味的中国服饰文化传入欧洲,对欧洲尤其是法国的服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党的成立到国民革命时期(萌芽):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主张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始形成):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走农村中心道路。 (3)全民族抗战时期(成熟):提出民主革命分两步走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理念,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5)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发展):《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 识点三 近现代中国科技教育文化成就 1.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 (1)晚清时期 ①洋务派开设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迈出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②维新派创办了万木草堂等新式学堂,之后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对教育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③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规定各级各类学堂总的“立学宗旨”,强调以忠孝为根本,以传统的经史之学为基础,在保证学生具有封建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学习西学以求实用。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 ①中华民国成立后,顺应社会发展潮流,颁布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在实业教育外,增加了初等和中等补习教育,承认女子受教育的权利等。 ②颁布“壬戌学制”,采用了“六三三制”,并将职业教育渗透到普通教育中。 ③当时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演进取得新发展。 (3)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927-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致力于各级各类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投入了较多经费,加强了教育法律、法规、制度和有关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完善并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整顿以提升教育质量。 全面抗战爆发前,各级各类教育取得显著成绩。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 (1)改革开放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在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