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23802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课《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244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月光下的凤尾竹
  • cover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案 教材分析: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傣族青年男女之间互相倾慕、纯洁真挚的感情。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此歌,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清新淡雅。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 2、可以跟随音乐哼唱两个主题的旋律,并且了解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3、了解傣族民族的音乐风格,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 4、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及民族器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可以跟随音乐哼唱两个主题的旋律,并且了解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特唐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美丽的傣族,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 生:孔雀舞、葫芦丝、竹筒饭等等。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傣族了解傣族的文化吧。首先我们来看了解的服饰。 【介绍服饰观看图片】 【介绍动物观看图片】 【介绍泼水节观看图片】 【介绍住房观看图片】 师:在傣族这片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能歌善舞的人民、更有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 (设计意图:优秀的民族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要让学生真正喜爱民族音乐,就得让学生音乐中去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这部分重点讲述了傣族的民俗风情文化,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少数民族,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参与音乐教学。) 二、讲授新课 师:首先我们来聆听一下乐曲主题,你听一听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片段】 生:答。 师:看来这个乐器有点难倒大家了,这个乐器确实不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乐器,这个乐器是太祖人民的特色乐器———葫芦丝。你们了解葫芦丝这个乐器吗?(可以出示葫芦丝实物) 【介绍葫芦丝】 师: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一次山洪暴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年轻人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师:了解葫芦丝这个乐器,让我们观看视频,熟悉葫芦丝的音色了解葫芦丝的演奏姿势。 【观看葫芦丝演奏视频】 师: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葫芦丝的构造、传说、音乐特色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这件少数民族乐器。) 师: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由作者施光南创作的 【介绍作者】 师: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表述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使学生在聆听音乐后结合自己看到的和对傣族的了解来进一步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师: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这首乐曲,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清新淡雅。 师:接下来我们来聆听乐曲第一主题,感受乐曲节拍,让我们加入拍手和转手动作,你感受一下乐曲是什么牌拍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