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枪响之后谁是赢家? 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14-1918 二、硝烟:图知战况 三、反思:图论战果 一、溯源:图解战因 一、溯源: 图解战因 (1)表格反映什么历史信息? 1913年美、德经济实力超过英、法 (2)美、德工业增长最快的共同原因? 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对比两张图表,反映什么历史信息? 信息:殖民地面积与经济实力不成比例 四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比重 1870年 1913年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占比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溯源:图解战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 项目 英 法 德 美 经济 186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4 3 2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2 1 政治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3 4 5 殖民地很重要吗? 殖民地多意味着什么? 殖民地 原料产地 劳动力来源 倾销市场(消费力) 投资场所 一、溯源:图解战因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材料: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材料反映了德国怎样的要求? 目的: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一、溯源:图解战因 意 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 英 法 德 奥 俄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 1879 1904 1907 三国协约 1907 1882 三国同盟 1882 为争夺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 争夺,矛盾冲突不断。 一、溯源:图解战因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英国工厂内炮弹的海洋 一、溯源:图解战因 二、硝烟: 图知战况 如果没有普林西普的刺杀, 一战还会爆发吗? 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 二、硝烟:图知战况 巴尔干半岛(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火药桶(国家多、民族成分复杂) 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 ———俄 企图吞并波黑地区 ———奥匈 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 ———德 害怕奥匈帝国吞并 ———塞尔维亚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后,仅仅两个星期内,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等大国相继卷入战争。 二、硝烟:图知战况 普林西普 刺杀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但其行为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更给他所爱的塞尔维亚带去了灭顶之灾。我们要以此为戒,理性爱国。 我们如何看待普林西普的行为? 普林西普在被审讯时陈述到:“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 二、硝烟:图知战况 阅读课本36-37页,根据年代尺梳理一战过程中的大事件。 1914 1916 1917 1918 1918.11 一战爆发 主要战场、战线: 欧洲战场,东、西、南线 西线 英法VS德 东线 德奥VS俄 南线 奥VS俄塞 二、硝烟:图知战况 1914 1916 1917 1918 1918.11 一战爆发 主要战场、战线: 欧洲战场,东、西、南线 (西线)凡尔登战役:双方损失惨重“绞肉机、屠场、地狱” 阅读课本36-37页,根据年代尺梳理一战过程中的大事件。 二、硝烟:图知战况 炮轰过的凡尔登 二、硝烟:图知战况 战壕中的枯骨 说一说 你是如何理解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地狱”、“屠场”的? 战争具有残酷性和破坏性 1914 1916 1917 1918 1918.11 一战爆发 主要战场、战线: 欧洲战场,东、西、南线 (西线)凡尔登战役:双方损失惨重“绞肉机、屠场、地狱” 阅读课本36-37页,根据年代尺梳理一战过程中的大事件。 二、硝烟:图知战况 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退出一战 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 1914 1916 1917 1918 一战爆发 主要战场、战线: 欧洲战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