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27101

第三单元 倒数的认识(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日期:2025-04-0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824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三,单元,倒数,认识,教案,六年级
  • cover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分数乘法计算的后继内容,又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知识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倒数的意义;二是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全面掌握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并学习了分数乘法,能够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学生对分数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了一定数学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通过探究发现的活动过程,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解决措施】 观察比较。 【教学难点】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解决措施】 独立探究、适时引导。 【教学准备】 希沃白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交换汉字的上下部分构成新的汉字。 呆———杏 吞———吴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入课题做铺垫。) 2、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 、探究新知 活动一:初步感知倒数的特点 出示: (1)独立计算上面各题。 (2)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 活动二:探究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2、自学课本第27页内容。 出示自学要点 ①倒数的意义。 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③请举例说明“互为”的意思。 ④求下列各数的倒数,并说说求倒数的方法? 6 0.4 1 0 学生自学。 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学和交流汇报,探究并厘清倒数的相关知识。) 活动三:当堂检测 三、巩固练习 1、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5 1.2 填空。 ×( )=×( )=×( )=×( )=1 ( )的倒数是它本身,( )没有倒数。 9的倒数是( ),2.5的倒数是( )。 判断。 任意一个数都有倒数。( ) a是自然数,它的倒数是。( ) 因为,所以 和 互为倒数。( ) 因为2.5×0.4=1,所以0.4是倒数。( ) 商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列式计算。 的倒数与的积是多少? 一个数的倒数是,这个数的是多少? (设计意图:重点在于通过层层深入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倒数的意义、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的认识和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对自己课堂表现的评价。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倒数的方法: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注意: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教学反思】: (一)自我评价 《倒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    因考虑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太,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利用交换汉字上下部分的位置变成一个新汉字得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学课本内容,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将自学所得交流汇报。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    在整节课中,给足学生充分独立学习探究的时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我们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思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