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驿路梨花 为了弘扬向善向美的精神,学校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qiào)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lù)宿了。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漂落在我们身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陡(qiào)____ 太阳寨( ) (lù)____宿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描写。 (4)将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_____ 2.(补白知识)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雷锋精神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芽了”这句话中的“了”是助词。 B.“我们感到很欣慰啊!”这句话中的“啊”是表示感叹语气的助词。 C.《驿路梨花》的作者是当代作家彭荆风,《驿路梨花》的体裁是散文。 D.驿路,是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C.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D.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 4.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请你试着给“驿路梨花处处开”对个下联。 上联:驿路梨花处处开 下联:_____ _____ 5.“雷锋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如图“向雷锋同志学习”是毛泽东1963年3月的题词。毛泽东书法风格独特,自成一体。从汉字形体特点来看,你认为这幅书法作品属于( ) A.隶书 B.楷书 C.行草 D.小篆 6.对《驿路梨花》写作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赞美梨花,因为标题叫《驿路梨花》,又多次写梨花。 B.赞美文中写到的所有的人,他们都做了好事。 C.赞美解放军,因为他们学雷锋修了小茅屋。 D.赞美梨花妹妹,因为她至今还时常来照料小茅屋。 ①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 ②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 ③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④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⑤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⑥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⑦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⑧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⑨“前几年出嫁到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