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1501

第19课《登勃朗峰》第二课时课件

日期:2025-02-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69988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9课,登勃朗峰,第二,课时,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写作技巧,体会多种写法的表达效果。(难 点) 2.领会作者乐观、积极、率真的生活态度。(重 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 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 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 继续感受马克 · 吐温的写作特点。 回顾练习 你还记得本文的内容划分吗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写登山的见闻和感悟。 写乘车的经历与感受。 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找出一个字来“表现”全文。 黑首道上的风景 勃朗主峰 巅峰云朵 车夫 奇美 奇伟 奇幻 奇人 乘车的经历 旁边的群峰 奇险 奇遇 奇 1.为什么作者认为乘车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路都是上坡,陡峭难行,天气又 灼热难当,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 下,骑骡乘车的游客被困于骡背 上或马车里,不能自由行动,不 能避暑纳凉,所以“可怜可悯”。 分析讨论 山随着"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 愈高”,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 越往上爬,周围的天空就显得越来 越寥廓,而山峰在寥廓天空的大背 景下就越发显得高了。 你有过类似的体验吗 3.作者为什么用整整一段去写“肥皂泡” 这样写有何妙处 2.山为什么会随“我们”拾级而上而“愈升愈高” “肥皂泡”是作者由峰巅的云彩引发的联想。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七彩光华并会变换景 象,与第5段所写云彩的五光十色、变幻无定颇有相似、相通之处,这是对勃朗峰景物描写 的补充,给读者留出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写“肥皂泡”更重要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感慨。眼前勃朗峰上美丽异常却瞬息即逝的云彩, 就像最美最精致却又随时会破裂的肥皂泡,所以作者做了一个奇妙的设想: 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因而弥 足珍贵,这是作者的观景感悟,同时也是对勃朗峰奇丽景物的高度赞美,是从另一个 角度进一步表现美景。 作者的情感与遐思都借“肥皂泡”来表达,既含蓄又富有情趣。 4.作者在写上山和下山时运用的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 写上山,重在绘景抒情,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等, 用的散文笔法。 写下山,主要写了坐车的经历,以描写语言刻画人物为主,且具有一 定的情节性,用的小说笔法。 5.你能从文中看出作者怎样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试作分析。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在文中讥讽那些骑骡乘车却反被车马所限制的游人。用漫画式的手法表现了 “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自信、热情、洒脱,流露出对这两个人的欣赏之意。 " 车 王”和“勃朗队长”表现出的对待生活、对待自我的态度与作者的人生态度有许多契 合之处,这也体现了作者幽默、坦率的个性和积极、乐观、自由的生活态度。 1.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有机融合 本文在记叙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过程中,运用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融合的形式,写法多变,笔法巧妙。 写上山时,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写下山时,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二者的有机融合,增 强了本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2.简笔勾勒与工笔细描巧妙搭配 作者在写景时,有的地方简笔勾勒,有的则工笔细描,笔法多变,妙趣横生。 比如文章第2段,在写取道黑首看到的美景时,作者用一句话既写了清流,又写了岩壁、 丘岗,简笔勾勒,寥寥数语就把这些事物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而第5段写峰巅美丽 的云彩时,则用一整段文字细细描绘,把山峰上云彩的变幻描绘得妩媚动人,如诗如画。 3.华美灵动与幽默风趣熔于一炉 本文写景部分的语言流畅而洒脱,华美而 准确,形象性强而颇有新意。略写时寥寥 数笔,或略用修辞就能突出景物的特点; 详写时用语华丽,笔意灵动,让人目不暇 接。写人记事部分的语言则富有生活情趣 ,通过“突出细节” "制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