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观察物体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教材简析】 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主要围绕“物质的特征与功能”核心概念展开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本课要求学生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外部特征,能利用感 官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并描述,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物体外部特征 的探究兴趣。这一课,教师创设“观察、描述物体特征”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 眼、鼻、手等多种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同时, 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学会从轻 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探索活动:一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选定的一 个物体进行观察与描述;二是通过与其他物体进行对比,发现这个物体更多的特 征,并在记录单上圈出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 有序、全面地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轻重、薄厚、表面粗糙程度 等,从而加深对物质特性的理解。 【学生分析】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无法直接从物质建立概念,需要从认识物体的特征 开始。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 他们对身边的物体有一定的感性 认识,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描述这些物体。但是, 他们对怎样有序地观察这些 物体,从哪些方面能更全面、多角度地描述物体的特征仍然存在困难。 在本课中,教师应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感 官和对比的方法有序地观察物体,并从多个角度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 科学思维目标 观察常见物体的特征,用口述、画图等方式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对比的方法,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态度责任目标 1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物体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难点:物体的颜色、形状、透明度、气味等是可以被直接观察并描述的, 而轻重、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需要对多个物体进行比较才能描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为学生准备:小木块、作业本、红砖、塑料笔筒、乒乓球、圆柱橡皮、长条 橡皮、钢尺、塑料尺。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活动:准备盲盒,在盒子里放入几个物品,学生只能通过用手摸的方 式猜测盒子里是什么物品。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轮流从盒子里摸一个物品,让学生描述这是什么物 品,并说出这样判断的理由,教师适时引导。 2.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用触觉去感受物体。除了触觉, 我们还能用什么方 法来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呢?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物体,并尝试从颜色、形状、大小等多个角度进行 描述。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关键词或短语记录在黑板上,如“光滑 ”“坚硬 ”“ 圆 形 ”“红色 ”等。 设计意图:利用盲盒游戏的方式,营造了一个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学习氛 围。通过小组探索、讨论和分享, 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激发学生对物体 特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探索 探索一:观察并描述一个物体 1.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品,带领学生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名称。 2.教师谈话: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观察、描述物体呢?比如橡皮。 带领学生回顾,可以用眼睛观察橡皮的形状、颜色、是否透明等, 通过鼻子 闻判断橡皮是否有气味,还可以用手摸,来感知橡皮的特征。 3.学生分组活动: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物体特 2 征在记录单上圈出来。有补充的,可以用词语或画图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学生描述物体特征的词语提炼为科学词汇,记录在黑 板上。 探索二:和其他物体对比观察,发现物体更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