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2454

2.给物体分类 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新版)

日期:2025-02-0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221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物体,分类,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下册
  • cover
1.2给物体分类 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教材简析】 本课围绕“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与功能 ”的课标内容展开,重点在于带领学 生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简单分类,这是科学研究和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之一。 教学中,教师创设给物体分类的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分类任务。在前一课观 察记录物体特征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他几种物体的特征。提示学 生选择一个特征,找到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并分成两类。通过分类活动, 学生认 识到分类的标准可以不同。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探索活动:①在分类前给物体编号;②选择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③尝试使用不同特征再次分类。通过这三个探索活动,帮助学生实际体验分类过程。 【学生分析】 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分类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往往难以自发地对比和关联不同物体的特性,这使他们在基于物体特征进行分类时遇到困难,不易发现并归纳出共同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选取某一特征作为分类依据,如轻重、薄厚、色彩、质感、形状等,引导他们识别并归纳物体间的共性,从而实现初步的分类。同时,强调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分类标准会带来不同的分类结果,培养其多维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思维目标 根据选定的物体的某个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 探究实践目标 观察和对比身边物体的外部特征,尝试从颜色、轻重、软硬等方面对它们进行分类。 态度责任目标 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关注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1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选择的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尝试按其他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受标准细分程 度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市场中各类蔬菜分类摆放的图片。 为学生准备:小木块、作业本、红砖、塑料笔筒、乒乓球、圆柱橡皮、长条 橡皮、钢尺、塑料尺(均为前一课观察过的 9 个物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适 当增减物体)、用于编号的标签贴、分装篮。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活动: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分类场景图片或视频,如市场里的蔬菜、 水果、肉类等都是分类摆放的,超市的饮料、零食等也都是按种类摆放的。 2.教师提出问题:在超市,我们可以看到商品被整齐地分类摆放,你是怎样 对身边的物体进行分类的呢? 学生一般会想到按照物体的功能把同类物体放在一起,比如把笔分为一类、 书分为一类、玩具分为一类等。 3.教师出示前面观察过的 9 个物体的照片或实物,提问:我们可以怎样给这 些物体分成两类呢? 学生在举例时,教师可以适时追问,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是根据什么特征把这 些物体归为同一类的。教师还可以提示学生回看第一课的记录单,问:“我们探 究了物体的哪些特征? ”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提到的各种特征记录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物体的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生活中的分类实例,激发学生对分类概念的直观认识;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反思个人分类经验,进而探索基于物体特征的分类方法,旨 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归纳的能力, 同时强化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和重 要性。 二、探索 1.教师引导:在分类活动开始前,教师组织学生对所有物体进行统一编号, 也可由教师先做好编号准备,提高课堂效率。 2 2.分类活动:教师鼓励学生依据自选特征独立或合作完成分类任务。 例如,若选定“透明度 ”为分类依据,则需将非透明物品(如木块、作业本、 红砖等)归为一类,透明物品(如塑料笔筒、塑料尺) 归为另一类。同时,指导 学生利用编号记录分类结果。 3.再次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尝试依据不同特征再次分类,并记录分类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