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应课标“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与功能” 中的第一点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 能根 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从这一课开始,学习内容将逐步聚焦在 轻重和形状这两个基本特征上。这一课中,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创设 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重点引导学生体验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通过 亲自动手操作和直观体验,学生认识到“物体有轻重”,并学会如何通过比较来 描述和表达物体的轻重关系。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探索活动:①学生将依据自己的直观感受和已有经验对物体的轻重进行初步推测;②学生尝试用手两两掂量比较物体的轻重;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使用简易天平这类测量工具,通过科学的称量方法,精确比较物体的轻重。通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学会使用多种比较轻重的方法,逐步培养对物质轻重特征的科学认知。 【学生分析】 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轻重有所感知,在尝试按轻重对物体进行分类时,部分学生可能已经自发地采用掂量的方式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但学生可能还未充分意识到,对物体轻重的描述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轻或重,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体现出来。此外,学生在比较物体轻重时,缺乏多样化的比较方法。因此,本课创设比较物体轻重 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使学生明确认识到“物 体有轻重”,并且“描述轻重”是将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结果。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通过观察、手掂以及简单工具称量等不同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知道物体有轻有重。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观察、手掂和简单工具测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 探究实践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简易天平测量物体轻重的方法,认识到用简单工具测量轻重更 准确。 态度责任目标 在活动中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测量,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知道物体有轻有重。 难点:将多个物体两两通过掂量进行比较时,能够做到有序、严谨,并能根 据比较结果准确地排序和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形状、大小相似的纸杯和塑料杯。 为学生准备:玻璃球、乒乓球、空盒子、小木块,简易天平、同一规格的回 形针。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活动:展示预先准备好的 4 个物品(玻璃球、乒乓球、空盒子、小木 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 4 个物体中,哪个最轻?哪个最重? 学生可能会根据直观印象或以往经验猜测物体的轻重。 3.教师提问:除了猜一猜,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些物体的轻重呢? 4.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提出用手掂、 用秤称等方法,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物和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 探索欲,为后续的探索活动奠定基础。 二、探索 探索一:猜一猜 1.教师活动:展示课件上的4 个物品图片,分别是一个空盒子、一个小木块、 一个小玻璃球和一个乒乓球。 教师提问:如果不接触这些物体,仅凭图片,我们能猜出它们的轻重顺序吗? 解释规则:请在记录单上记录你的猜测。记得用数字表示,“ 1 ”代表你认 2 为最轻的,“4 ”代表最重的。 2.学生活动:学生独立观察图片,根据经验判断物体的轻重,并在记录单上 标记猜测结果。 3.交流与分享:邀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猜测结果,询问:“你为什么这样 猜? ” 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不同猜测结果,形成对比,突出不同的观点。 4.教师总结:大家的猜测都很有趣。你们有没有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