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教材简析】 本课对应课标学习内容“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与功能”中的“观察并描 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形状是物体重 要的特征,本课将通过“滚动”与“叠放”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验物体的 基本特征———形状。本课的教学关注点并非认识物体的具体形状,而是通过简单 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形状会影响物体的运动方式,物体摆放的稳定性和物 体的形状相关,从而发展学生对“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的认识。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探索活动:①从不同面观察物体的形状;②将物体 放置在斜面上做滚动实验,根据是否容易滚动对物体进行分类;③将多个同样的 物体叠放起来,观察哪种形状的物体容易叠放。通过探索活动, 学生初步理解形 状对于物体特征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接触一些平面和立体图形,并且对不同物体的具体形 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课中,以足球容易滚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容易滚动” 和“容易叠放”两个角度来认识形状这一物体的重要特征。在本课中, 以足球容 易滚动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容易滚动”和“容易叠放”两个角度来认识形状这 一物体的重要特征。本课向学生呈现了三类具有不同结构的材料: 平面的小木块 和长条橡皮,它们难以滚动但易于叠放;乒乓球可以滚动但不易叠放;以及同时 具备这两类物体特点的圆柱橡皮、螺母和透明胶带。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形状与它 “是否容易滚动”有关,同时也对物体“稳定摆放”产生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物体的形状对其滚动性能和摆放稳定性有影响。 科学思维目标 在观察、简单实验、分类等活动中, 比较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滚动性能和摆 放稳定性方面的异同。 探究实践目标 通过滚动和叠放活动,认识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 态度责任目标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滚动和叠放活动,认识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滚动情况和摆放稳 定性。 难点:通过实验探索,概括出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哪些形状能稳定摆 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为学生准备:斜面、饼干、长条橡皮、圆柱橡皮、小番茄、卷筒透明胶带、 塑料尺、方形小木块、螺帽、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情境创设:轻轻踢一下草地上的足球,它就开始滚动了。 2.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物体像足球一样,轻轻一推,就能滚动 起来? 3.提问:哪些形状的物体容易稳定摆放,不会轻易翻倒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盒子、小木块、书籍等物体能稳定摆放。 教师进一步追问:这些能够稳定摆放的物品,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起形 状与物体功能特性之间的联系,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促进他们对 形状多样性和功能性的初步理解。 二、探索 活动一:“形状侦探 ” 1.教师活动:展示一系列形状各异的物体,包括乒乓球、小番茄、螺帽、饼 干、方形小木块、圆柱橡皮等。 2.学生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每个物体,描述它们的形状。 3.鼓励学生基于观察结果,预测哪些物体更容易滚动,哪些物体更易于叠放。 2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猜测和理由。 设计意图:初步唤醒学生对形状多样性的认知,激发对物体形状与功能之间 的关系的好奇心。 活动二:滚动大挑战 1.教师引导:现在,让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测。在斜面上滚动它们, 特别注意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的面滚动时的差异,并记录每个物体的滚动情况。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滚动实验,轮流将每种物体 从斜面顶端释放,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