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3066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3.8《这些东西哪里来》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6694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格式,教学设计,课时,第一,这些东西哪里来
  • cover
8《这些东西哪里来》教学设计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内涵”中“道德修养”之个人品德: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理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律自强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政治认同”之家国情怀:对家庭有深厚的情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自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①“政治认同”: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基本国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②“道德修养”:学生能够树立劳动意识,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懂得劳动光荣、劳动不分贵贱。③“责任意识”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分学段、按主题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构建,其中“道德教育”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有:尊重劳动者,懂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的课程内容有: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学业要求:学生能积极参加劳动和集体活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平等待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强烈认同感。 三、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物品的生产和来源,如食物、玩具、衣物等。学生学习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学生学习感恩之情,理解并尊重劳动成果。 2.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能够了解和描述不同物品的生产过程和相关劳动人民。学生能够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关注劳动者的辛苦和贡献。学生能够培养感恩之情,珍惜和尊重劳动成果。 3.学生怎么学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和组织的讨论,探究不同物品的生产和来源。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合作讨论和分享对劳动的认识和感受。学生通过与家长讨论,将学习延伸到家庭生活中,感受和理解劳动的意义。 教材分析 单元角度分析: 本单元承接以消费为主题的第二单元,以生产为主题。学生在了解劳动者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巩固第二单元养成勤俭节约习惯的学习目标。本单元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农业生产相关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及其劳动,由此构建了本单元“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的学习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课时角度分析: 《这些东西哪里来》以生活中常见的工业产品为切入点,引入工业生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并认识到我国正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适应了学校生活,生活视野进一步扩大,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根据以上特点,制定了“工农业生产与劳动者”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源泉。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周围环境和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认知,但还需要引导和培养相关的素养和意识,如劳动习惯、劳动意识、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工业产品,能说出工业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2. 通过观看视频,能说出玩具小熊的生产环节,了解工业产品是怎么来的。 3. 通过观看照片及视频,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明白工业产品是工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要尊重劳动。 教学重点 明白工业生产给人类带来的便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生产,更要引导他们关注工业生产背后的人,感谢和尊重劳动者。 课前准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