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47270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同步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5-02-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30430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国家,27张,课件,同步,建立
  • cover
(课件网)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 3 课 统一多民族 秦 封建国家的建立 时空坐标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0年 公元前209年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2年 统一中国 建立秦朝 秦始皇病逝 陈胜吴广 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 击破六国 秦朝 楚汉之争 【学习任务】从世界灌溉遗产郑国渠探究秦统一中国的条件。 一、秦的统一 郑国渠:公元前246年开凿,约十年完成 ①郑国渠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②关中平原地势有何特点? ③秦国的地势有何特点? 观察并描述郑国渠的地理位置,探究秦国统一中国的优势? 材料:(秦)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守以窥周室.....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秦国地理空间优势———地势利。 一、秦的统一 了解郑国渠的修筑人郑国跌宕起伏命运,再探秦国统一中国的优势? 材料: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促使嬴政改变了主张,网罗天下英才。其理由是;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威,不可得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秦国广纳人才的政策;数代秦王的胸怀和励精图治。 一、秦的统一 材料:(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料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 ,其声乐不流汙,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篇》 从荀子的秦国之行的感叹中,再探秦国统一中国的优势? 秦国吏治清明、民风淳朴。良好的吏治在秦崛起中所起的作用。 秦统一的优势———人势和。 一、秦的统一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受骗的秦王继续开凿郑国的目的,三探秦国统一中国的优势? 水利的兴修是农业发展的保障,战国时期的水利事业就是富国强国之业。 公元前248年(郑国渠开凿的两年前)都江堰完工,从此:“(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一、秦的统一 思考:秦国的富强还有哪些因素? 领域 举措 经济 行政 基层管理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 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的优势———国势强 一、秦的统一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秦统一的历程 一、秦的统一 北抵长城 南濒南海 东达大海 西到陇西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 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 在北方,秦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